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济论文有关李鸿章的论文(关于李鸿章的参考文献)

有关李鸿章的论文(关于李鸿章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3-05-07 16:10:07编辑:小编归类:经济论文

1. 关于李鸿章的参考文献

你好,《中日和约》(马关条约)原文如下:

第一条 中国政府,承认日本政府对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澳门及其附属岛屿之实际统治权,以及对辽东半岛南部之实际权益。日本政府则同意为此向中国政府支付二亿两白银赔款。

第二条 中国政府同意开放长江及其支流、汉水、松花江、辽河、淮河、海河七水系及上述水系之间接通河渠、滹沱河及永定河、福州府河、济南府河、胶莱河、兖州府河、抚河、蓟运河、杭州府河、运河等十二条河渠,供日本商船通行,并在天津设立日本商人办事处,以便照顾日本商人利益。日本商人在中国内地经营业务时,应与当地商人同等对待。

第三条 中国政府同意将胶澳铁路及其附属权益(指连接山东胶州和澳门的铁路及其相关权益)让与日本政府经营,除由日本政府经营之外,不得允许他国或私人经营。日本政府应按铁路建设成本及其权益之价值向中国政府支付赔款。

第四条 中国政府同意承认日本公民在中国境内享有与最惠国待遇相同的待遇。

第五条 中国政府同意承认日本公民在中国境内享有居住、经商之自由,以及从事工商业及种植园业、租赁土地的权利。中国政府同意在上述各种业务方面,向日本公民给予便利。日本公民在中国境内行使其权利时,应遵守中国法律。

第六条 中国政府同意承认日本公民在中国境内享有与中国人同等的民事诉讼权和行政救济权。中日两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发生纠纷时,可根据中国法律进行仲裁,但若一方为日本公民时,仲裁委员中应有一名日本人。

第七条 中国政府同意承认日本公民在中国境内享有与中国人同等的治外法权。

第八条 中国政府同意在上述各项条款中,对日本公民给予最惠国待遇。

第九条 中国政府同意开放重庆、苏州、杭州、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厦门、富山、新潟、镰仓、神户、长崎、大阪、博多等十六个口岸,供日本商船停泊、装卸货物,并在上述各口岸设立日本商人办事处。

第十条 日本政府应在南满洲及东三省南部之铁路、矿山、造船、制糖、制盐、电气设备、港口及其他公共工程上,享有与中国人相同的权益。在南满洲及东三省南部发生资本上之纠纷时,双方应根据中国法律在中国法院进行仲裁,但若一方为日本公民时,仲裁委员中应有一名日本人。

第十一条 中国政府同意将各省税收中,应归属于外交、军事、海关及各项公共债务之款项,优先支付之。

第十二条 中国政府同意自本和约签订之日起,开始实行新式关税。凡原有最惠国待遇之外国,不得优于本和约中所规定之日本关税。在中国境内自由进口之日本货物,不得征收高于中国自国进口货物之关税。中国政府同意对日本出口货物减免关税,但应取决于该货物之原产地及质量。

第十三条 中国政府同意在上述各项条款中,对日本商人给予最惠国待遇。

第十四条 中国政府同意改善中国海关,促进海关收入增加。

第十五条 本和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两国政府应在签订本和约后尽速履行各项条款。本和约的正本以日、汉两种文字写成,各以一本留存。

第十六条 本和约经两国政府签字盖印生效,但需经中国大清国临时大总统和日本天皇双方批准后方可执行。

2. 李鸿章论文参考文献

《公车上书记》康有为撰。甲午战争惨败后,李鸿章作为议和大臣赴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子们,奋起抗争,他们手无寸铁,却有唤起民众和朝臣的笔,奋战一昼两夜,他们草拟了一份一万数千余言的条陈,即《公车上书》。 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全面地反映维新派变法革新的主张,在其中提出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设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维新派的纲领性的文献。《公车上书》的重要意义有如下几点:首先维新派人从此正式走上中国历史舞台  《公车上书》草拟于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草拟完毕,在达智桥松筠庵请十八省举人传阅,同时又发动了一千二百多名举人签名。这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以其群体力量来向统治阶级请愿,并对现实政治进行干预的第一次。我们知道,无论哪朝统治阶级,他们都不许士民干涉政治,而康有为利用广大民众,别特是广大有知识的文人举子的一腔强烈的爱国热情,形成了一次具有很大规模的请愿运动。这在清朝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对以后的变法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公车上书,不仅仅是书的内容的价值很大,同时,这事情本身就反映了知识分子不满当局政治,希望用自己的激情和热血,来恢复中华民族独立和尊严的一种民族气节,维新派人从此正式走上中国历史舞台。其次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要求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勾勒了变法在经济上要达到的目标的大致轮廓,他主张发展经济。尤其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推广西法、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想出“以商立国”的口号,认为“凡一统之世,必以农立国,可清民心;并争之世,必以商立国,可侔敌利,易之刚困敝矣。”“古之灭国用兵,人皆知之,今知灭国以商,人皆忽之。以兵灭人,国亡而民犹存,以商灭人,民亡而国亦随之。”康有为的这些观点反映了甲午战后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要求,要变封建主义的经济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再次提出了进步的民主思想  康有为提出的改革政治目标在于在中央政府设“议郎”,这种议郎,未有“已仕未仕”的限制,也不单纯起顾问作用,而有权“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采取集体讨论,“三占从二”的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交给各部施行。这种政治思想,类似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会,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公车上书记》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影响而言,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集中反映了康有为变法革新的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下令查封禁毁。

3. 写李鸿章论文的题目

救亡决论,是清末学校与科举、西学与中学论争之重要论文。严复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斥责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实际都是些“谬妄胡涂”者。

揭露八股的三大祸害:“锢智慧”,指思想上的束缚;“坏心术”,指思想上的败坏;“滋游手”,指滋养不学无术的游民。认为变法莫亟于废八股,八股之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出版有《严复全集》。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7岁。

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4. 李鸿章论文3000字

主要内容:1.办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人物:曾国藩 地点:安庆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1866年:福州船政局 人物:左宗棠 地点:福州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1880年:电报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天津1893年:唐胥铁路 地点:唐山2.创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一是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二是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征: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时代意义: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5. 关于李鸿章的论文题目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 关于李鸿章的小论文1500字

张爱玲一生的主要经历:

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

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

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

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

1940年,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

1942年夏,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

1945年1月,话剧《倾城之恋》继续上演,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由中国科学公司出版,畅销一时。后张爱玲继续在月刊《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

1955年11月,张爱玲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赴美国,租住在纽约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

1958年,张爱玲获加州韩廷敦哈特福基金会资助半年,在加州专门从事写作,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1977年,张爱玲《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出版。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武大论文查重(武汉大学查重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