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论文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点主要表现什么方?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点主要表现什么方?

发布时间:2022-05-31 05:28:59编辑:小编归类:文学论文

要以先进生产力为需求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明显: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发展与“三农”问题、发展与环境问题、发展与资源问题、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地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现实出发,继承发展了邓小平、毛泽东、江泽民的发展思想,科学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从发展的科学内涵、发展的本质核心、发展地位和要求等方面全方位地创新了发展思想。
  

——名称概念上的创新。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邓小平、江泽民都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给以科学的定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给发展观作了科学的定名,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丰富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思想。

——指导地位上的创新。邓小平曾经把自己的发展思想的指导地位,高度概括为“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也曾把“三个代表”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深刻总结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全党指导思想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科学内涵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使发展的内涵更加清晰,发展途径更加明确,发展眼光更加深远,发展思维更加辩证。温家宝总理把这一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高度概括为七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经济和社会“两条腿”正常健康地运行;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弊端;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六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七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质核心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精神实质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温家宝总理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概括为: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地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要求,发展首先是抓好经济的发展,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理论品格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格,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统筹发展性品格。
  这一品格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一理论品格突出的特点,是协调发展是主线、均衡发展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是支撑、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二是时代性品格。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于新世纪新阶段,它充满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时代气息,积极捕捉了新世纪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它凝聚了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顺应当今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新要求,体现着时代的特性品格。三是与时俱进性品格。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伟大理论成果。
  它本身就蕴含着鲜明的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品格。在发展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四是发展为民性品格。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的目的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民这一品格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和为人民谋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把人民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度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评价点。
  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方向。从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的宏观到发展途径、发展要求的微观都展现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风貌。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发展路线、发展纲领、发展方针和发展政策都是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根本着眼点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立足在“七个新”和“三个一切”上。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它要求“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

——基本要求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要做到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在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的前提下,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的发展,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的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执政理念上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这一执政理念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辩证统一”上。

第一,在认识上,发展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人们在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经过了三次转变。一是客体重心论。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只能盲目崇拜与屈从。
  二是主体重心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抛弃了客体重心论,而推崇主体重心论,把人类凌驾于宇宙之上,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改造者和征服者。三是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客体规律。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第二,在实践上,总结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同时,它又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第三,在过程上,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要在今后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目标和新方法。全面、协调强调的是空间上的结构优化,可持续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动态均衡。这就充分把发展在时间上的动态均衡与空间上的结构优化结合起来,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发展关系上的创新。毛泽东时代,主要的发展关系是正确处理两类矛盾和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十大关系”;邓小平时代,主要的发展关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江泽民时代,主要的发展关系是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的“十二大”关系。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的发展关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政绩观、正确的人才观、唯物的群众观之间的重大关系。
  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丰富,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又有力地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四观”都紧紧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又充分展现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指向;“四观”始终贯穿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的首要问题,又深刻体现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要求、新发展。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怎样将昔日的落后村转变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先进村? 求一个关于创新的议论文的提纲,好急,明天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