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济论文多普勒论文(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论文)

多普勒论文(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15:00:05编辑:小编归类:经济论文

1. 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论文

1843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应这一理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简要说: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1.多普勒效应有哪些特点

如果在波源前面相对运动,则会发生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blue shift)的现象;当在波源后面相反方向运动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这种规律我们可以根据波的红(蓝)位移的程度计算出波源的相对的速度。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

2.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但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以验证该效应。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鸣声会比平常更刺耳.你可以在火车经过时听出刺耳声的变化。

3.为什么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呢?

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在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同样的道理,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2. 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论文题目

是的,多普勒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乃至光波和微波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3. 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论文摘要

多普勒效应简单讲,就是信号源相对于观测点做运动时,观测到的信号频率会随着信号源的移动速度和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4. 多普勒效应参考文献

多普勒效应用于飞机导航的研究开始于1945年末。

随后,美国研制出第一个多普勒导航系统AN/APN-66 。后来很多国家也相继开展多普勒雷达的研制工作。50年代,研制和生产出多种类型和用途的多普勒导航雷达。60年代,多普勒导航雷达在理论、技术和应用上趋于成熟。此后,主要工作是使设备减轻重量、小型化和多功能,提高可靠性和同其他设备组合使用。 

5.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论文

答:多普勒效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效应,它是1842年由奥地利学者ChristianJohannDoppler(1803-1853)首先发现的,物理学上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感觉到的,如火车鸣笛,从远而近,人耳朵感到笛声是尖的,火车经过之后由近而远背离而去,则笛声由尖变粗,这是因为火车笛声具有某个频率,当朝向人来或背离人去时,火车与人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这样,人所接受到的声音频率与汽笛声的振动频率不同,即发生了频率的变化,称为频移现象。

这种频移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多普勒效应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声源和接受器发生相对运动。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在美国读四年博士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很牛吗? 毕业(设)论文撰写中的Word排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