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管理论文民族教育论文(民族教育论文汉族)

民族教育论文(民族教育论文汉族)

发布时间:2023-03-22 04:30:05编辑:小编归类:管理论文

1. 民族教育论文汉族

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关于民歌音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色彩区"分类两种方法。

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一种运用的时间比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比较成熟,但又还存在一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等"外部"形态的特征。

20世纪60年代,《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风俗性的和史诗性的)及多声部歌曲4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第一版,1983年7月第3次印刷,18-19页)。80年代,音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统一的分类。因此,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角度比较多样,而汉族民歌仍主要沿用体裁分类方法。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方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一,各类别之间有所交*,例如汉族的劳动号子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而长歌是按照音乐结构的篇幅分类。

20世纪80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工作的广泛与深入,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又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2月)中,使用了三分法(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李映明的论文《民歌分类管见》(《中国音乐》1982年第3期)中,采用七分法(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而由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至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法(劳动歌曲、歌舞歌曲、小曲和风俗歌曲),陕西的五分法(山歌、小调、民间歌舞曲、劳动号子、其他),山东的五分法(劳动号子、秧歌和花鼓、大型民歌套曲、生活小调、儿歌),广西的六分法(山歌、劳动歌、小调、儿歌、舞歌、风俗歌),浙江的六分法(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渔歌)等多种体裁分类方法。

体裁分类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用场合(例如民间歌舞曲和小调的分法、渔歌和田歌的分法),也有民歌的篇幅(例如大型民歌套曲),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例如风俗歌曲)等。

本课采用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采用这样的体裁划分标准的理由是:

第一, 民歌的体裁划分应充分考虑其音乐类型。

第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相同的音乐体裁;在相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民歌体裁。场合不等同于音乐类型,场合与音乐类型的使用也不能统一。同样,社会功能与民歌体裁的音乐类型也不能统一。例如,在舞歌中、日常生活中和风俗仪式中,都可以使用小调类型的民歌;山歌既可以在山里唱,在秧田里唱,在平地上行走时唱,在民间歌唱节日中唱,还可以在茶馆里唱。山歌在山里唱,既可以是劳动人民个体消愁解闷的自娱性手段,也可能是出于交际和寻找心上人的需要。山歌在秧田里唱,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效率,减轻漫长劳动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而在茶馆里唱,则成为娱人的表演,成为换取报酬的商业行为。

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着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花蛤蟆》、《冬丝娘》等,唱出了儿童们游戏时天真无邪的性格。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明,冯梦龙)。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的音乐形式短小精干, 大多以乐段为基本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很经济、洗炼。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中国民歌的形成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远在原始社会,他就在热人民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只因没有文字与乐谱,当时的民歌无法完整的资料可考。《诗经》中的《国风》,收录了我国北方一百六十篇民歌,虽仅是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我国民歌以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民革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就是民歌这汪洋大海留存下来的几颗珍珠。他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革也随之走上了新的历程。这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新民歌,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形成了题材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有许多分类的方法。

从题材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反映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婚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逗趣、启智的;歌唱传说故事、人物新闻、景物古迹的等等。

从题材形势来看,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近半个世纪产生的新民歌中,又出现了进行曲和颂歌两种新的题材因素。从风格色彩来看,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在一些人数多、居住地域广的民族,如汉、藏、蒙、哈萨克、维吾尔、壮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地方特点再行细分。

众所周知,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其他类别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也离不开民歌的滋养。而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民歌的内容,提炼这民歌的形式,给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这里介绍的不过是民歌中的沧海一粟。

2. 民族地区教育论文

直接称某某民族地区。

既然是民族地区,一定有它自己民族的特点,与其它地方有共同点也有区别,直按点明某某民族地区,能重点引出民族特点,让其被重视。

3. 民族教育专题论文1500字

1、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2、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毛主席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才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一起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奋斗。

4. 民族教育论文汉族和学校教育有关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

云门山回民初级中学作为一处民族学校,现有在校生718人,其中回族学生138人,汉族学生580人;教师63人,回族教师12人,汉族教师51人。近几年来,为了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突出民族教育特色,在开好民族教育常识教育课,争创省级民族常识教育示范校的同时,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做到了学生家长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专题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打腰鼓、踢花毽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组织了学校腰鼓队、花毽队,定期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回、汉两族学生走进清真寺,参观寺院、诵读古兰经等经典教义,这样,既加深了回、汉两族同学的相互了解,更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从而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乐章。

一、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

1、狠抓教学过程管理 ,确保质量提得快保得住

2011年,我校316名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218人, 196人被高中录取,回族毕业生58人,有49名回族学生被城区重点高中录取,李春萌、刘春燕2位同学还获得了青州市少数民族教育基金的奖励。回族学生李春萌在参加的10科考试中取得全A成绩。 多年年,我校连续被市教育局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中考成绩一直位于全市所有初中前列。

2、世纪泰华教育基金送春风, 广大学子伴着理想展翅腾飞

世纪泰华教育基金自山东省世纪泰华发展集团董事长刘云江先生发起成立以来,已累计形成利息近40万元,奖励优秀大学生198人,发放奖学金90200元;奖励优秀中考生100人,发放奖学金82000元;奖励在校优秀生317人次,发放奖学金31700元;奖励优秀班主任66人次,发放奖金38000元;救助贫困生218人次,发放救助金共计93800元。从2011年起,为每名初一新生配备世纪泰华校服一套,到今天为止已配备440套,共计28600元。为学生免费发放校服在我们青州市尚属首例,这项举措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世纪泰华教育基金成立十年来,有26名回族学生得到过救助,有34名回族学生受到过奖励,累计奖励救助回族同学金额达28600元。

3、投资未来办教育,不断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在云门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王万信书记、刘国银主任以及教育局、云门山教管办的关心支持下,美丽现代的高标准的云门山回中新校建设正在施工中,占地150亩,总体规划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8000 平方米的3幢教学楼已于2011年8月初全部封顶,面积8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将投入使用。该校内部配套将坚持标准一流,设施先进,文化浓郁,特色鲜明,争取建成我市一所样板学校。最近我市配发的四辆新校车,已在我校投入使用,开通宋阁、前寺、涝洼、东邢四路校车,极大的方便了离校较远村庄学生的上学问题。上学期新购50台笔记本电脑,基本上达到教师人手一机,为下一步迁入新校全面实现班班通工程、校园网工程打下基础。

4、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由刘国鹏同志全面负责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李民同志负责学校民族常识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李志强同志负责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国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按照有关要求,我校每年安排6个学时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所有学时列入学校课程和班级课程表,所排学时可以进入思想品德课和综合实践课,除利用教材上课外,学校也结合实际和国内外形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讲座、知识竞赛、故事会、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真正从小接受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常识教育,为构建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5、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民族活动 。

开展民族特色活动花毽、腰鼓是我校的特色活动, 两项活动讲究的是“眼到脚到,手到心到;全面锻炼人的反映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对身心健康很有益。

另外,云河杨阿訇牵头在市政协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云河清真寺建立起了中国信德公益图书馆,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还为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平台。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清真寺图书馆去参观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知识,请清真寺杨阿訇讲解民族政策,和谐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6、办人民满意学校,积极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办社会满意的学校,家长信任的学校,学生喜欢的学校。多年来,在教育局和教管办等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协作齐奋斗、凝心聚力谋发展,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云门山回中教育教学品牌的同时,把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学校配备了6名保安,备全了视频监控和各种警用器械,做到定期巡逻、演练,确保学生安全。使云门山回中的校园内呈现出一派安全、文明、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各种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全校教职员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起早贪黑,确保校园内安全稳定,切实保障了师生的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全体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7、硕果累累,成绩显著

由于我校积极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此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校长刘国鹏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教育先进个人,云门山回中多次被青州市评为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申报的课题《回中家长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于 2008年3月被潍坊市教科院批准立项,经过3年多的精心探索研究,于2011年结题。

近三年来,共有18人次回族教师的论文获青州市教研室奖励,有23人次回族学生获各种奖励。

回族学生升学情况

二、影响民族学校均衡发展诸要素

1、农村经济条件以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相反对精神文化生活投入极少,导致了很多农村家庭缺乏正确的文化导向。大部分家长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还较为片面。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技术人员、干部才有出息;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研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而一部分农村回族家长由于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更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家教理论体系与实际经验,于是,过多的民族宗教理论教育就成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很多农村回族家庭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回族学生的辍学,而在这部分学生中,家长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居多。这样就导致了一种家教失衡的现象产生,孩子对学生态度不端正,造成成绩不是很理想。

2、少数民族地区课程人力资源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第一,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其一,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长期以来服务于“应试教育”,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缺少新课改的培训和信息交流,对课程改革缺乏理解,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技能;其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虽身在民族地区,但对一些民族问题和“三农”缺乏研究,缺少课程开发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整体素质低下,社会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重视不够。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缺乏课程专家的引领。民族地区大多经费短缺,很少有课程专家深入民族地区学校实地指导。

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1、建议在重点高中招收一定名额的民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完成高中阶段学习后更有实力进入高等学府,有更多的机会为民族事业做贡献。

2、建议在青州市2012年高中招生工作中,重点中学在考虑生源质量的同时也须考虑国家的民族政策,相信少数民族学生会在较好的学习环境中努力学习。

3、可以将加分提高,有机会让更多的民族学生进入最好的高中段学习。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让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让尊重民族、团结民族意识在少年儿童的心底扎下根成为学校的艰巨任务,我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通过总结和回顾,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专题活动为载体,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5. 民族教育的论文

民族差异是客观存在,但民族团结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我们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国家强盛对每个民族都是福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56个民族幸福时刻。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结课论文模板(结课论文模板范文3000字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