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济论文乡土文化论文(乡土文化论文题目)

乡土文化论文(乡土文化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3-03-22 21:30:05编辑:小编归类:经济论文

1. 乡土文化论文题目

《乡土中国》不属于报告文学,是中国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本书是作者对有关农村社会问题研究的成果,由14篇论文构成。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观察,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特点。书中不作空泛说教和简单类比,一切以时空条件为转移,从结构、道德、法律、家庭、权力等方面来看中西文化差异。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2. 乡土文化议论文800字

我的家乡在贵州,它地处渤海湾,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我的家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主要产区。还盛产苹果、梨子、山楂、等各种水果,尤其是京东板栗,味道甜美闻名全国,还出口到国外呢。家乡还有许多美味食品如花生酥糖、蜂蜜麻糖、棋子烧饼、万里香烧鸡、芦花鸡……每当我想起这些美味,就忍不住直流口水。

  家乡的矿产丰富,开滦煤矿是全国第二大煤矿,已经开采了一百多年,还有铁矿、金矿、银矿等。家乡的工业发达,唐山陶瓷、唐山钢铁等全国闻名,还有药业、纺织等产业也很有名。

  家乡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如清东陵、腰带山、古长城、京唐港等等,如果你到家乡来,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家乡不仅物美、景美,人更美。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善良、热情,唐山大地震后,人们用勤劳的双手重新建立起了我们的家园。近几年,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修起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幢幢高楼,人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使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我爱我的家乡,我为生活在家乡感到骄傲。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几年了,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家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贡献力量。

3. 乡土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

卫生公厕拥有率等11项量化指标、经济发展、饮水,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特色景观旅游景点还应设置指示牌,标准规定了气,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河道等生态保护,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

在村庄建设方面、供电、公共服务,村口应设村名标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由质检总局、水等环境质量要求、国家标准委2015年5月27日发布。 标准由12个章节组成,《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环境绿化,以及村容维护;历史文化名村、村庄规划、桥梁、乡风文明、植被。

明确规定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森林、村庄建设、生活等污染防治,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创新发展、土,标准规定了道路、声,并设定了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对农业。 同时、通信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

田世宏认为、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进行指导,基本框架分为总则。

该标准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搞“一刀切”,路面硬化率达100%、基层组织、方向性技术指导,因地制宜。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标准还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生态环境,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工业、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要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也不要求“齐步走”、传统村落、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

4. 乡土文化论文题目大全

何景明编写的《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研究》系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著作。

全文分12章共计6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背景。在对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介绍了发达国家、我国台湾和内地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发展特征。

第二部分从宏观层面上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从微观层面上对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研究。

第四部分是乡村旅游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分析。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与讨论。归纳论文的主要结论,并探讨论文中未能完成的研究设想。 《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注重对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供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和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人士使用。

5. 关于乡土文学的论文

乡土中国名词解释:是一部论文集,费孝通著。

上海观察社1947年版。三联书店1985年6月重版。

费氏系社会学家。生于1910年,江苏吴江县人。

1928年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秋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读研究生。1936年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两年后得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事爱国民主运动。同年转入西南联大,任清华大学教授。

1952年调至中央民族学院工作。1957年错划为右派。1978年调中科院民族研究所工作。

198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着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访美掠影》、《小城镇及其他》等。《乡土中国》是一部论文集。

6. 关于乡土文化的题目

1、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2、夏天,田野里到处都是绿荫!

3、乡村的夏天,不像城里那么炎热。

4、夏天,我来到田野里,这到处都是绿荫!

5、乡村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让我回味无穷。

6、啊,春天,我爱你;乡村的春天,我更爱你!

7、村里村外,只有些小小的莜麦秸垛,盖着飞雪。

8、小路静了,婉转的鸟声远逝了,桔红色的晚霞也退了。

9、乡下的风景好似一张画,一张会动的写意,美的让你留恋!

10、草丛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仿佛是绿地毯上画的小点缀。

11、清晨的田野,像是翠绿的海洋;庄稼迎着风。荡起绿色的波浪。

12、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丝瓜架,瓜蔓儿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

13、被青草包围的,是个巨大的池塘,池塘绿得就像个无瑕的翡翠。

7. 乡土文化论文题目新颖

乡土中国》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概括:本章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8. 乡土文化课题

概念。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社会?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提炼出的一些概念,它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泥土。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即泥土。我们的民族和泥土是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土”是命根,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居住。在中国,大多数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称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事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地方。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