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论文法国电影论文(法国电影文化浅谈论文)

法国电影论文(法国电影文化浅谈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6 15:20:06编辑:小编归类:文学论文

1. 法国电影文化浅谈论文

那我就把之前推荐给我们学生看的电影搬过来吧。每一部我都看了至少两遍,尤其是小尼古拉,每次看觉得特别温馨。希望你能享受都这几部电影的内容而不只是为了交功课给老师哦。

【阿黛尔的生活】【La vie d’Adèle】

讲述高中生阿黛尔原本有着普通的人生,但一晚在街头偶遇一位蓝发女孩Emma后,两人的同性之爱不可抑制地爆发了,而这段感情也彻底颠覆了她们两人生活。自卑敏感的Adèle遇上自由奔放的艺术家Emma, 两个无法交融的世界,爱情的开始,两个人越不相同,便越认定对方格外有趣,差异带来新鲜感, 而新鲜感过后呢?

【岳父岳母真难当】【Qu'est-ce qu'on a fait au Bon Dieu?】

14年的法国票房冠军,笑点通俗却不低俗, 把宗教问题、种族隔阂甚至意识形态等矛盾与剧情的融合处理得不错,有理想化的一面却也时刻接着地气,用婉转逗趣的方式去表达理解和尊重的重要。

当时在法国看的, 电影结束后, 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 因此印象一直很深刻。 后来重温了一次, 精彩依旧!今年还拍了续集, 大家可不要错过哦。

【埃及艳后的任务】【Astérix&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埃及艳后要在3个月就能造出一座豪华宫殿。这个任务派到设计师依尔维斯的头上,他被命令在3个月内造出华宫,无法按时完成的话就要被喂鳄鱼。依尔维斯找到旧相识:高卢的魔法师,和魔法师的好朋友阿斯特瑞克斯、欧贝里克斯四人一起来到埃及。在魔法力量的帮助下,工程有条不紊地飞速进行。可是,艳后的祭祀阿蒙格菲斯却不断从中作梗,艳后的任务能如期完成吗?

这部电影真的太欢乐了, 每次看都会发现新的笑点!而且艳后是贝鲁奇演的, 美出天际! 如果这个假期你只有时间看一部电影, 那么你应该选择的就是《埃及艳后的任务》!

【La tête en friche】【和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是一部温柔又浪漫的法国电影, 而这份浪漫, 与爱情无关, 一个豁达的人和一个善良的人一起,一个50多岁的文盲男和90多岁的文艺奶奶之间的广博深远的爱意, 他们分享一个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实在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

这部电影剧情很简单也不长, 但是看完之后, 有种被治愈的感觉, 内心能感受到那午后的阳光。 非常适合挑一个下午, 午睡后, 抱着零食, 一个人安静地观看。 你也可以先收藏起来, 找一个周末观看。

【Le petit Nicolas】【小尼古拉】

大大的脑洞, 蠢萌蠢萌的行为, 还有一群仗义的朋友们, 这就是童年的意义吧。 一场关于“妈妈要生弟弟/妹妹了怎么办”的喜剧,小时候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啊。轻快有趣,人物性格鲜明,小演员们颜值演技都没话说。

这是一部可以一刷再刷的电影, 一颗玲珑剔透的童心, 也许正是你最需要的!

【Vive la France】【法国万岁】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加个关键词,应该就是‘‘脑残’’吧! 两个脑残恐怖分子计划炸掉巴黎铁塔,本应直达巴黎的飞机故障迫降在科西嘉,俩人只好一路千辛万苦地北上去巴黎,路上发生了一系列很欢乐搞笑的事情。这片集法式狗血之大成,各种自黑非常搞笑,也是介绍法国各地风景和文化的宣传片。

这部电影让我学会什么叫自黑, 懂得自黑是一件非常高情商的事情! 这部电影真的太欢乐了, 一点也不烧脑, 快点挑一个午后, 抱着一大桶爆米花, 准备好捧腹大笑吧!

【 La famille Bélier 】【

贝利叶一家

法国小乡村开农场卖乳酪的一家子聋哑人,只有大女儿听力正常,甚至有一副天籁的嗓音。特别温暖的家庭喜剧,讲亲情,讲青春,讲成长。音乐尤其好听,女主角是法国好声音里出来的。

讲述亲情的很感人的一部电影。微煽情, 最后讲述自己即将远走希望父母不要担心的,很符合常年在外生活的我们的心境,希望你也喜欢这部电影。

2. 浅谈法国的电影文化

该片先于传记片面世的《玛格丽特》,尽管借用了詹金斯的真实故事,但时代背景和地域的改编让故事更多了一份自由气息。二十年代的巴黎,保守与激进并存,达达主义正兴起,歌剧仍是上流社会的主要消遣,所有改编都那么合理和应景。

这不是部对于梦想高谈论阔的电影,却用梦想这个常出现的词汇点出人的矛盾,有人有能力却甘愿作梦,有人没天分却努力想让梦想成真,玛格丽特并非想实现梦想,而是仅仅希望能够藉由圆梦唱歌让她爱的人注意到她,如此而已。

讽刺的是,当她获得老公的注意时,却因这多年来的谎言重伤倒下,而电影在每个分段都会放上一张照片,每张都是玛格丽特独照,唯有在最后,是张合照,看来格外讽刺。

3. 法国电影历史文化

《茜茜公主》系列电影共仨部,包括《茜茜公主》《年轻的皇后》和《皇后的命运》。

1、《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Sissi)是恩斯特·马里施卡(Ernst Marischka)执导的奥地利爱情电影,由罗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卡尔海因茨-伯姆主演。

2,《茜茜公主2:年轻的皇后》

年轻的皇后由奥地利著名女演员罗密·施奈德主演。该片是“茜茜公主”系列影片中的第二部,讲述了茜茜公主嫁入皇宫后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参与执政的故事。

3,《皇后的命运》

《皇后的命运》1957年上映,由恩斯特·马里施卡执导,罗密·施奈德、卡尔海因茨·伯姆主演。讲述了茜茜历经磨难,成为人们心目中圣洁的天使,一位令人尊敬的皇后的故事。

4. 对法国电影的看法

印度有50多种文字、1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阶层分明、贫富悬殊。

面对如此复杂的语言、文字、民族状态,综合艺术传统和现实需求等因素,“载歌载舞”作为一种形式基本在娱乐艺术中固定下来。

用我们《毛诗序》中的一段话可以很好的解释:“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平心而论,没有什么比“手舞足蹈”的形式更能让大多数印度人进入故事、体验情感了。

由于观影习惯的不同,于我们普通观影者而言,尽管在弹幕“前方高能”的提示下,还是会有“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吐槽。

不过,尴尬也好、刻板也罢,“歌舞”作为印度电影的典型符号逐渐深入人心。这两年,我们偶尔看到没有“歌舞”的印度片都惊讶起来。

在印度北部主要以印度语和乌尔都语为主,形成了以孟买为中心的“宝莱坞”,而在印度南部则以泰米尔语、泰卢固语为主,形成了“考莱坞”和“托莱坞”,其他地区也根据主要语言的不同有自己的电影产业基地。

实际上,“载歌载舞”并非所有印度电影的标配。几大电影集群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和市场区隔:

宝莱坞歌舞片占有较大比重,广受中下层受众的欢迎,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

托莱坞推崇新潮文艺风格,以知识分子为重度受众群体,比如《巴霍巴利王》《功夫小蝇》;

考莱坞提倡商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年轻群体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号召力,比如《我最丑陋的真相》《雄狮》三部曲等。不过随着印度电影的转型升级以及印度互联网的社会话题参与度越来越高,除了一如既往地坚守与传承本民族文化外,印度电影中关注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呼声的程度加深,并且有了较为有力量的反思和影响。

2015年前后,中印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合作,我们既有《功夫瑜伽》《大唐玄奘》《大闹天竺》等前往印度拍摄的电影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引进印度电影。而在此之前,2000年以来,只有《印度往事》《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傻大闹宝莱坞》《幻影车神》等四部在国内上映过。

其中《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先在豆瓣、微博上大火两年之后才引进,当时收获了1398万票房。

而在政策利好之后,尤其借着《摔跤吧!爸爸》的热潮,早在2015年就在印度上映的高口碑之作《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时隔三年在中国上映,还赢得2.85亿票房收入。

那些优秀的印度电影,究竟好在哪里?

同样是根植于印度史诗巨著《摩诃婆罗多》的《巴霍巴利王》,第一部《开端》于2016年上映时只有745万票房,而第二部《终结》于2018年则收获7683.8万票房,是第一部的10倍还多。

去年上映的还有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暴徒》,讲述一个发生在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印度期间的冒险故事,票房还不及《终结》,只有6192.9万。

从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以来,累计到现在共有16部印度电影公映,但没有一部超过12.99亿的票房纪录。不仅如此,《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是印度本土的两倍。而从2015年开始引进的20余部印度电影的票房来看,过亿的有《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嗝嗝老师》《调音师》《一个母亲的复仇》等8部。

这其中《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法国同名高分短片,《我的个神啊》有奇幻色彩,《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神秘巨星》故事灵感都来自于真实事件,而《摔跤吧!爸爸》《嗝嗝老师》《一个母亲的复仇》则悉数改编自真实事件。

这些无一不指向印度“阶层分明、贫富悬殊,从这五年的电影市场表现来看,关于印度的历史、传统我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我们希望从那些高分、高票房、有热度、能共鸣的电影获得什么呢?

或许是抒发社会情绪,并试图找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的途经。

《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护垫侠》)中的现象在印度是社会问题,而在中国已不再是,两部电影虽有艺术质量上的口碑,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热议。

《老爸102岁》聚焦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也即将面临,但社会传统和家庭结构的不同,加上电影本身表达差强人意,所以也没能火爆。

而像那8部票房过亿的影片来说,偏见、歧视、家暴、女权、教育体制、资源分配等等话题或问题都是可以触发观影者社会情绪的。

除此之外,印度电影已然纯熟的叙事技巧和类型模式是让我们得以抒发情绪的重要通道。尤其音乐的节奏感和适当的喜剧元素,让这个通道顺畅又温暖。

比如聚焦择校问题的电影《起跑线》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设置,将贫富差距悬殊的两家人勾连在一起,直指印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阶层固化的现状。

相比这部在2018年上映获得2.1亿票房的印度电影,2019年6月上映的中国电影《学区房72小时》声量就小得很了。上映首日排片2.1%,基本一周内下线,排片从0.6%降到0.1%,最终以113.5万收官。

2019年至今,有《调音师》《一个母亲的复仇》《无所不能》《天作之谜》《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衣柜里的冒险王》等6部电影上映,整体情况并不如人意很多人开始想,是不是我们不喜欢印度电影了?或者对印度电影有所疲惫,

5. 法国电影文化发展史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得到了当时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热烈推崇。他于50年代初创办《电影手册》杂志,杂志迅速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这批年轻人此后成为法国新浪潮的中坚力量。

巴赞先后发表了《摄影影像本体论》、《完整电影的神话》等文章,提出了“木乃伊情节”、“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等。

他强调电影的写实性,提倡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使用,认为电影要完整地再现现实。

巴赞的纪实主义主张与苏联的蒙太奇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截然不同,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电影两大流派。

来自德国的克拉考尔在后期通过《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等文章进一步完善了巴赞的纪实主义理论。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琵琶毕业论文(琵琶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