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医学论文书法艺术鉴赏论文(书法艺术鉴赏论文怎么写)

书法艺术鉴赏论文(书法艺术鉴赏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4-20 02:20:08编辑:小编归类:医学论文

1. 书法艺术鉴赏论文怎么写

很惭愧,我并没有学习过书法。但是家中开了一文玩店,经营字画瓷器,所以对书法鉴赏略有些小心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传说,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古人认为,汉字的发明惊动了上天,汉字本是神鬼所掌握的能力。所以汉字有着其独特的神性。中国自古就有测字之说,人们还相信某些字有镇宅辟邪驱鬼之功,将其书写装裱后挂在屋内。

而汉字的“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将汉字的内涵延续深入下去,同时使得汉字书写具有了独特的美感,书法成为了汉民族独有的艺术门类。

而题主所问的汉字书法之美,我认为最高境界在其意,而不在其型。

比如书法艺术史上公认的最高峰,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贴》。我们逐一来说。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的兰亭,大家坐在水边随意取饮,作诗唱和。这些诗集集合在一起称为“兰亭诗”,由王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兰亭序》。清代包世臣评:“《兰亭序》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在结构上,极尽变化。《兰亭序》全篇章法自然,结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

《祭侄季明文稿》《祭侄季明文稿》创作背景十分悲壮。颜真卿的侄子颜明文,在安禄山叛乱之中奋起反抗,被俘后因不肯投降大骂叛军,惨被枭首示众。后战乱平息,颜真卿寻回侄子首骨,此《祭侄季明文稿》就是颜真卿面对着侄子首骨泣血而作。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发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了这个悲壮的故事,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黄州寒食贴》《黄州寒食贴》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

可以看出,这三大行书,王羲之春风得意、宾朋尽欢,则《兰亭序》潇洒飘逸,一气呵成。颜真卿悲愤满怀、不能自已,则《祭侄季明文稿》沉郁痛楚,激烈难抑。苏轼身处贫寒,郁不得志,则《黄州寒食贴》满目萧瑟,字字含泪。巧合的是,此三贴都是涂改众多,均为坦白真率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才能给人如此的艺术感染力。

总结下来,汉字书法之美,其实与其他艺术想通。真正打动人的艺术,能使欣赏者忘记所谓的技法、技巧,沉浸在创作者当时的心境之中。能使欣赏者穿越千年,与创作者共情同感。此,为艺术之化境。

2. 书法艺术鉴赏论文怎么写好

创作理念在于选择

我们应当考虑用什么基础来支撑自身的创作,也就意味着选择怎样的传统作为立身的本领。我们不可能把优秀的书法传统全部纳入自己的笔下,因而必须做出选择,而且还要把自己置于当下,与当代书法发展相匹配,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去看、去学当代优秀书家的创作,全国展就是最好的参考系之一。

比如有不少人选择《九成宫醴泉铭》,最后却发现没有什么出路。如果换个思路,将欧阳通楷书作为自己的取法对象和立足点,可能就不同了。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代的共性选择,还要在书法传统中寻找不一样的。再如,在《千唐志斋》中选择几件取法价值较高的、大众又不那么熟悉的作为自己的基础,或许能有新的突破。

很多人取法大众较为熟悉的传统诸家,导致道路拥堵、竞争激烈。但是如果选择敦煌写经作为自身的取法对象,或许就不同。当然,同样是敦煌写经,其内涵也不一样,我认为“写经体”较为合适。那么“写经体”是什么?我比较认同楚默先生的界定,他认为“写经体”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仅限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间段,二是必须是经文或经文注疏内容,三是书体必须是正书(楷书)。因此,“写经体”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用正书抄写佛经或与佛经相关的注疏、经论等内容的书体。在十二届国展的面试现场,我看到至少有三位作者取法“写经体”,可见其前途可观。

敦煌本甘露元年《法句譬喻经》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现象:有的人学书几十年都走不出来,有的人学书数年就能一鸣惊人。从某种程度上讲,选择比勤奋更为重要,选择是有方向性的,入古越深,出新越快。

创作理念在于全面

选择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选择之后还要做叠加,就是要做加法,要更全面,这要从宏观方面来看。

首先是审美的全面,要做不同风格的叠加,不可偏执一方。一开始不能接受的,有可能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越来越喜欢。这就要求我们对书法传统理念和现代理念做全面的了解,以使作品更具内涵。其次,我们要对书法史论和现代观念做深入研究,要做全面的认识,不能有任何的排他,只有这样,我们的书法语言才能更加专业。可以这么说,传统书法都是极具价值的,也是非常值得深入学习的。我们认识的一些书法传统,可能暂时不会用,但不代表今后也不会深入学习。

创作理念在于时代

如何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这一话题看似摸不着、看不见,但我认为还是有抓手的。

首要的是要梳理一下哪些新的书法资源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要关注新的考古发现,如简牍、残纸、写经、甲骨、砖文等,这些新发现的书法元素会带给我们很多创新的可能。

通过十二届国展,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取法风格的整合,可以说,“百花齐放”在本届国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是中国书协倡导的“根植传统、艺文兼备、多样包容、鼓励创新” 十六字方针的充分体现,这十六字方针是我们这个时代书法创作理念的核心内容。

时代鼓励创新,“新”从何处来?一是“无中生有”,当然也是“有中生有”。新文献资源在发现前是“无”,我们看到后就转变成了“有”,是新的“有”。二是“新的排列组合”。将广泛的书法传统进行重新整合,就如纸牌游戏,牌的数量是固定的,重新洗牌,就能洗出新的牌型。书法传统的“新排列组合”固然很难,但依然存在着多种可能,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三是“形式上的新”,即创作出带有设计理念的作品,虽不鼓励,但在适当的范围内还是可以实践的。

创作理念在于融通

我们要运用综合能力,善于将学到的东西整合到一起。如单纯的“欧体”是被大众所熟知的,若能综合其他书体、其他风格,写出不一样的“欧体”,让人看到“新”才行。如选择关注度很高的,不加些新颖的东西、缺乏新鲜感,这就不行。

融通是新的排列组合,为创新提供了一条路径。融通就是要变化、要综合。我曾见到一个孩子的书法作品取法于敦煌写经中的章草,写得很活,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看起来很新鲜。他只接触了魏晋写经,还没受过传统的系统训练,如果通过系统学习,把草法再规范一下就好了。

刘灿铭书作

创作理念在于风格

风格是渐变的,是学习叠加的过程。我们要关注风格和审美,不同的审美风格就是不同创作理念的表现。新的书法资源,包含了很多新的元素,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

不同风格的“百花齐放”是我们的时代特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需要通过学习、积累,然后将其固化、凸显,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是可变的、是有阶段性的,学习的不同阶段理解也会不同,风格也会有差异,甚至会出现颠覆性的改变。

创作理念需要技法支撑

选择的方向再好,如果缺乏深厚的笔墨技巧,也是竹篮打水。技法层面的元素很多,均属于书法的本体范畴。

“艺文兼备”,提倡作者以自己的诗文为创作内容。“艺”是首要的,若缺“艺”,“文”的价值就不能凸显。就书法艺术而言,唯一可量化的是技法,技法是最容易看到的。当然,光有勤奋,不去思考也是不行的,特别是横向比较,很重要。我们要多观察、勤思考,比较我们这个时代其他书家的成功之处。还有,我们常写的东西,也许放一段时间再去写,又会有新的发现。因此,要善于“巧学”,不能只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

刘灿铭书作

创作理念需要书法理论的支撑

“理论指导实践”并非空话,它是书法创作的钥匙。除创作实践外,我们还要学习书法理论,包括当代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等。理论要转化为用,且是非背诵式的,应该用书法理论来指导创作思想、指导临摹、指导实践。我们要常做一些理论思考,找到自己的风格定位和创作方向,把书论精髓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在临摹、创作中提升,依靠理论来丰富作品的内涵。

创作理念需要素养的支撑

书法作品需要品格、素养作支撑,而学养、品德是素养的主要内涵。一件优秀的作品应当具有好的品格,这就要求创作者要能修炼自己的人生学养、提升自身的人格涵养。自我修炼有很多种方式,学习书法的过程便是其一。无论是选择创作内容,还是创作实践,都是自我思想的表达。比如我的创作定位是敦煌写经,临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修炼,通过对佛经文的解读和抄写,也可以得到自我的修炼。

学养似乎看不见,但确实存在。在书法作品内容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个人人格、修养方面,这种自我的修炼能滋养精神,通过书法作品来传递个人的品格和修养。在书法学习中,我们要把道德文章做好,用文字、用手中的笔将其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修养。

总之,书法创作理念的主要内容为以上八个方面,概之以“五个在于”“三个需要”,旨在为创作服务。我们要把理念和技法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创作理念是可以变化的,书家应结合自身条件作出合理的调整,甚至可以“另起炉灶”,重新表达。大家要立志写出“新”的东西,不断地去做融通,避免机械地创作,尤其要摈弃油滑和随意。

刘灿铭书作

3. 书法鉴赏论文3000字带出处

书法鉴赏是对书法的鉴定和欣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

4. 书法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

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进行简要说明。

结论切记草草收兵,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的参考文献是指在论文中使用过的,包括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

如果是非正式出版物则不必列出。

所列的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不能以文献的重要程度或作者知名度为排列的顺序标准。

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在于:一是表示言之有据;二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真正尊重;四是方便他人查找、使用。

5. 书法艺术鉴赏论文怎么写的

张旭:开创了醉酒后狂抡的癫狂书风——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欣赏    狂草,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    汉字的起初功能是实用,加上艺术的成分就形成了书法。而书法要表现个性的自由,文字的辨读开始模糊,而由毛笔勾勒出来的点和线以及由于速度力量变化呈现出来的“画面整体机理效果”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由此带来的“这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事物无可替代的视觉享受”是一种有点近似山水画家的泼彩泼墨的艺术盛宴。    张旭的《古诗四帖》,它让我们看到了变化无穷充分展现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艺术震撼力。    张旭所在的年代时逢盛唐。    杜甫有诗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是一幅何等强盛富庶的社会图景。    其时,唐玄宗收复沦陷已久的辽西十二州,西域重镇碎叶重新回到唐朝的怀抱,漠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向唐称臣,安北都护府得以重建。“开元盛世”创造的太平安定局面,同时也培植了当时文化人一种要求自由、发展与解放的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坐标鼓起多少文士诗人的理想风帆。   李白更是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快马著鞭向长安”的满怀信心,杜甫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踌躇满志……    时光恍如梦幻一样地飘过。3年以后,李白失望地走出了长安。杜甫科举落第以后,在长安到处流浪,过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张旭似乎比李杜好不了多少。他的好友李颀在《赠张旭》中说:“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应该属于他的真实写照。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做了相当“七品”之类的小官——太子左率府长史。从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的角度看,张旭显然是有着极大的失落感的。唐朝的文人有一个习气,不能做官积极用世,往往改换另一种方式,由儒而入道入佛,追求精神的自由。当张旭仕途不畅无法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时候,他的精神足迹却在酒和书法中找到了栖身之地。    杜甫在酒中发现了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一个无视礼教不顾身份借酒挥毫的草圣。    唐代书法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书壁(往墙上写字),从文人书斋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直接在粉墙上或是贴了绢素的墙壁上书写,其难度远胜于在书桌上挥毫。开元年间,唐玄宗驾幸东都洛阳,正好大画家吴道子、大将军裴旻、大书家张旭凑在了一起,兴会空前。皇帝一时高兴,命他们各陈其能。   于是裴旻剑舞厅堂若似张琴一曲,颠张狂草漫书“醉字”一壁,吴道子点画人物满壁顿时生辉,皇城都邑人士,于一日之中,尽睹三绝,大饱眼福。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舞者、书者、画者与观赏者的热烈气氛,自此不复再见了,而这次以偌大墙壁为书案的精彩表演一时传为千古佳话。    更有甚者张旭每至酒酣,常常口中长啸数声遂以头濡墨(古时男也人蓄发),手抓饱蘸浓墨的长发,狂呼大叫,在粉壁和屏障上东涂西抹。这是是饮酒与书法的巅峰愉悦,中国字独有的线条美在酒精的作用下若龙飞似凤舞。    一阵狂草书,满壁纵横字,那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已经不重要了,人们欣赏的是一种惊世骇俗的表演——酒神的舞蹈——线的舞蹈、肢体的舞蹈、灵魂的舞蹈;    相比较如今一些貌似“潇洒”的“桶倒盆泼”式“艺术创作”就有些让人不敢恭维了....。    酒逢知己就会变成一种非常好的东西(这里的知己指的是“天才”)。皇上赐酒,美人斟酒,魏武青梅煮酒,刘伶月下醉酒,陶潜借酒赏菊,贺知章潇洒一掷,御赐金龟换美酒……千姿百态男人酒后相,亦因了酒滋润而芳香。    张旭:开创了醉酒后狂抡的癫狂书风(2)       然而,美酒若是加之于张旭先生又将何产生什么结果呢?......我们今天看到了:喝了足够量的酒以后先生:亦哭、亦笑、亦醉、亦解忧、亦消愁……先生借酒袒露自身的自由个性、怀才不遇的郁闷和种种牢骚,也借着那点酒劲儿开创了醉酒狂书的一代书风先河,着实掀起了中国书法史上极端浪漫主义的一次浪潮。    《新唐书》里另有一段记载:张旭“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是啊,没有酒,哪来的张旭先生神奇的狂草啊?因为酒,潜意识中压抑的、积藏的、生命之原始的、本能的,都一股脑地抖了出来,再也没有顾忌,一切规律、偶然,平日必须遵循的法则都被踏倒、推翻,精神获得了大解放。    张旭先生举起了酒杯伊始,就放下了所有的约束和条条框框,喝着跳着、喊着舞着,把所有的生命力、创造力都倾注了进去,这样的作品又如何不会惊天地而泣鬼神耶?    张旭先生的书作的精彩总结,是唐代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他在序中说:“往时,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历史上没有人像韩愈这样把主体性情对书法创作的重要作用强调得这么具体,这么实在。他高举的是书法“形其哀乐,达其性情”的抒情旗帜。    决定书法艺术高下的,除了技巧或许还需要解放自己在精神方面的枷锁吧....   《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正规论文格式范文(正规论文格式范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