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医学论文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2000字)

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3-04-26 05:20:05编辑:小编归类:医学论文

1. 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2000字

《富春山居图》是东方艺术非常典型的代表,西方几乎没有这样的绘画形式:这么长的长卷,一段段看下去,等于在看人生里的每个段落。

  黄公望本名陆坚,因家穷被当地备受尊敬的黄乐老先生收养,改名黄公望,号子久,寓意“黄公望子久矣”。

  黄公望生于南宋,从小聪明伶俐,却经历国破家亡,在鄙视知识分子与汉族人的元朝,屈辱中求生活。而他一生中三个重要的决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富春山居图》。

  第一个选择:师从赵孟頫。黄公望小时候就参加“神童科”考试,后来成为江南一带底层公务员。40至50岁时,受长官牵连遭受牢狱之灾。出狱后他不再做官,师从赵孟頫学画。赵孟頫是元朝第一代的大画家,也是一个文人。历史上很多文人看起来非常柔弱,但在一个战乱、悲剧的时代中,文人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文化传递的角色。

  第二个选择:卖卜维生。黄公望在50岁至70岁间都在松江卖卜维生。元朝的知识分子不受重视,但他们非常有节气,大都隐居山中或以算命为生。即“退隐”“隐居”,将自己隐藏于天地、山水之间。

  第三个选择:加入全真教。翻阅历史,全真教内藏龙卧虎。丘处机曾是忽必烈身边的军师,全真派隐藏着许多能人,期望用文人的方式影响元朝皇帝,减少屠杀,甚至反元复汉。

  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年)开始画《富春山居图》,数年后画成时,他已经82岁。这张画是其生命历练到最后的领悟,有沉得住气、来日方长的况味在其中。

  富春江是中国很美丽的一个地方,这里没有残酷的政治斗争。东汉皇帝刘秀,有一个同学庄子陵(即严子陵)。庄子陵一生做了一件事,就是帮助刘秀打下了天下,在公元1世纪初建立了东汉,使刘秀成为汉光武皇帝。而庄子陵却就此消失,刘秀派人四处寻找庄子陵。但直至晚年,才获知在富春江边钓鱼的那个人就是庄子陵。庄子陵没有选择高官厚禄,却选择在富春江边垂钓一生。宋朝范仲淹作诗称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黄公望在画《富春山居图》时,其实也是在画庄子陵垂钓。庄子陵早就把功名看破,深知伴君如伴虎,他很清楚微妙的君臣关系,因此选择了隐退,钓鱼是其生命的另外一种选择。因此,《富春山居图》 中对于空白的处理以及画中淡泊的味道,都值得细细回味。“淡”这个字不容易理解,它是在经历了酸、甜、苦、辣、咸之五味以后,才能体会到的一种味觉。“淡”是一种回甘,是味蕾上留着的一种清香。

  一代代的文人到过富春江,骆宾王、李白、苏东坡都来过,因此黄公望来这里画这张画的时候,其实是把一代代的文人故事全部画了出来。

  吴均来这里写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他坐在船上,觉得富春江给他一种没有目的性的快乐和自由,他可以随着水流飘荡,随便到东或到西。黄公望试图在他的画里,把这样的情感传达出来。

  苏东坡也到这里感叹:“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那是苏轼下放时看到的风景,有很多的人生感悟。

  在黄公望的这张画里,其实有着所有文人的共同声音,那种既要入世又要出世的茫然与徘徊。

  《富春山居图》里的水光用非常淡的墨扫过,这并不是什么技巧,而是黄公望敢这样画。因为他读了有关富春江的文学作品之后,他心里有一条江水,他要把这个江水的意境画出来。

  东方的诗和画讲的是意境,是如何把浓淡、干湿、轻重、顿挫画出来。你会发现,那些顿挫其实就是生命里的困顿和挫折,传达着作者的情绪。

  在《富春山居图》里,人都非常渺小。就像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的,我们不过是大海当中的一粒米,我们的存在本来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黄公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文人最重要的不是画画,而是生命的完成。东方艺术就像一场长跑,它不在意作品有多少,在意的是能否在自己的作品里,把一生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部传达出来。■

2. 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1000字

黄公望以八十高龄的阅历和技法,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使得《富春山居图》成为了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富春山居图》,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其实,《富春山居图》被分为剩山卷,和无用师卷。完整的长卷缘于一个“焚画殉葬”的故事而身首两段。

清朝初期,江南小城宜兴一名叫官宦人家,老爷吴洪裕病危。气如游丝的时候一直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他是念念不忘那幅他每天欣赏把玩的心爱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于是把名画拿了出来,吴老爷一见《富春山居图》才吐出一个字:烧!

此话一出,吓得吴家上下魂飞魄散!老爷要焚画殉葬!

这幅《富春山居图》在吴府里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吴洪裕到死最舍不得的,竟然就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家人无奈,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正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一个人冲过来从火中抽出刚烧着的《富春山居图》大力甩了出去,他是吴洪裕的侄子吴子文。为掩人耳目,吴子文把另一幅画投入火中,偷梁换柱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画虽然被救下来了,但就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作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当然此画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之十大名画,不仅仅在于其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更在于作者依托于自然景观,将自身的情感和意境与绘画和自然做了一次融合,将其看成一个整体,表现出超越时空的独特情怀。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段的前半卷,篇幅比较小,被称之为《剩山图》,现藏在浙江省博物馆。 另半卷是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后半段,篇幅更长,比较完整,被称为《无用师卷》。

3. 富春山居图艺术鉴赏论文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第一部分: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长篇巨制,拉开了序幕,图画上峰峦收敛锋芒,浑圆敦厚,缓缓而向上的土堆,层层叠叠渐进堆砌着,又转向左方慢慢倾斜,黄公望使用他最具独特见长的“长披麻皴”笔法,用毛笔中锋有力向下披刷,形成画面土壤厚实的质地,山岚白色雾气迷蒙,表现出江南山水湿润的独特气候之特色。

  第二部分中所画的山脉的发展变化发生了转折,随着山脉的层次变化,画中的树木、土坡、房屋和江中泛起的小舟更有一种层峦环抱、山野人家的萧瑟感。隔着一段水路第二部分也将进入尾声,主体的山峦在左边,群山全都呼应在左面,而近处的松柏微微摆动至右,遥相呼应远处的大山,承先启后,路转峰回。

由第二部分至第三部分也是墨色变化最大,空间变化最丰富,第二部分也是呼应第三部分开始,黄公望画笔突转,略用皴染的坡与平静的江面,又向后延伸,画面由密变舒,疏离秀丽,又用浓墨细笔勾勒出画中水波、丝草,阔水细沙,风景灵动。水是从哪里来,是从天空的云出来的,唐诗里面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你跟着画面走,在富春江上水的穷绝之处就是它的水口,然后你觉得穷是绝望,可是这个时候应该坐下来,看到云在升起来,而云气刚好是生命的另外一个现象。所以黄公望也把这些哲学、文学的东西变成山石、水沙跟云起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四部分,全篇画作笔墨最少,没有皴染,只有山,只有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构图上跨越第五部分,一片水沙,一段最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画中点点枯苔小树土坡,河岸边的小桥连接着第五部分,而《富春山居图》这六个部分也像极了春夏秋冬,从前三部分的繁华葱荣、大气磅礴,到第四部分如同时间中的秋冬,静观万物,繁华落尽,肃静苍茫。

  第五部分至第六部分中宽远的白沙,留白处两艘小船并行江中,船上渔夫也只是点景,微小的身影,渺小的生命,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一颗尘埃。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大段留白中。

4. 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800字

黄公望的作品生动细腻,水墨交融,山峦叠嶂,令人叫绝。尤其富春山居图,是画家师法自然的杰作,披麻皴运用精到。赏析完,深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5. 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一万字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内容约80%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为富阳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属国宝级文物。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毕业论文怎么写?查重软件有推荐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