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史论文通信管理论文(通信概述论文2000字)

通信管理论文(通信概述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3-04-27 22:00:08编辑:小编归类:历史论文

1. 通信概述论文2000字

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的电子通信是电信通信领域的排头兵。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1993 年美国首先提出。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思想、论文,推动科技发展。

2. 通信技术概论论文

深井电磁波随钻通信原理介绍 一、电磁波无线随钻仪发展概况 随着定向井、水平井、分支井及大位移水平井等特殊工艺钻井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老油区复杂区块和薄油层开发力度的加大,传统的泥浆脉冲传输方式的不足之处越来越突出。

泥浆脉冲传输方式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信息量较小,传输信号易受钻井液的质量和泵的不均匀性影响.要求钻井液的含砂量≤l%,含气量≤7%.当使用可压缩性钻井介质时,会导致压力波信号变形,所以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适用性很差。电磁波传输方式是将反映井底轨迹方向,地层特性参数的低频电磁波信号传送到地面.钻井过程中,钻杆,裸露的井壁和它们之间的空间以及周围的地层共同组成了电磁波传输通道,电磁波从发射源向周围的无限空间辐射,由固定在钻机旁的地表天线接收.它不需要泥浆作为信号载体,对钻井液的质量和钻探泵的不均匀性要求更低,所以数据传输能力较强.其优点是不需要机械接收装置,系统稳定性好,对于欠平衡钻井工艺有更好的适应性。它的缺点是:背景噪声对信号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岩层对信号的吸收和大地电阻的变化导致信号的衰减,导致发送电路复杂程度提高。目前,这些问题已经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背景噪声大的问题通过比较先进的可编程滤波的方法,使背景噪声得到了彻底的抑制。信号衰减大的问题,是采用自动阻抗适应系统解决的。电磁波法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最早应用于煤矿安全和军事方面.俄罗斯是较早开展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研制的国家之一,他们把MWD系统称为电磁波通道井底遥测系统. 国外已经成功利用电磁波MWD技术传输井下测量信号随钻仪器得到广泛利用。国内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利用MWD技术把探管传感器测出的井斜、方位、重力和、重力工具面角、工具面角、温度、电池电压以及地层参数实时的用电磁波发送到地面。并在遥控遥测及双向传输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由于采用了双向电磁波无线传输技术,大大的方便了对井下仪器的操控,可对井下设备进行遥控,也可方便地对电磁波信道进行自检,对电源实施遥控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电源利用率。二、电磁波无线随钻仪的工作原理电磁波无线随钻仪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单向工作模式和双向工作模式。(1)单向工作模式,把地下(钻头部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间歇地或者连续地发送到地面,由地面的仪 器接收解码还原出传感器测量出的各种动态数据。送给计算机串口并进行分析显示和打印。地下部分由电源系统、无线发送系统和天线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阻抗自动适应系统组成。电源系统由水轮发电机和充电电池组成,利用水的压力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电机工作转速800~3000 r/ min时,输出±36V至±48V的直流电压。对发电机的要求:功率不得小于80W,充电电池放电电流不得小于3A。数据发送模块有三种调制方式:一是PWM脉冲宽度调制方式;二是窄脉冲调制方式;这种方式很有发展前景,使电磁能量瞬时超能量发送,最大的优点是节省电能,可以省去发电机。三是传统的正弦波传输调制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接收电路比较简单,抗干扰能力较好。无论是那种调制方式,只要传输距离远,误码率最低才是最终目的。天线形式为偶极子电流方式。通信距离是与发送天线所处的深度、工作频率、天线周围的电阻率有密切关系的。天线的设计主要在于它的坚固程度,要求扭矩达到金属钻杆的90%以上。绝缘程度要高,要求在空气中电路值大于2MΩ。交流阻抗理论设计大于50Ω。(2)双向电磁波传输,是半双工通信方式,地面和地下都有电磁波收发电路,地面的发射部分有着比地下发射部分不受体积限制的优点,功率可以做的很大。三、电磁波收发模块简介模块简介:该模块主要用于油田电磁波无线测斜仪,进行地下与地面的无线双向数据通信,以达到深井遥控、遥测之目的。电路采用单片机波形合成法进行调制与解调,在极低频状态下,传输速率快,误码率低,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电源采用优化管理技术节电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采用了阻抗自动适应系统,使其在不同深度和不同环境下,发送功率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在温度适应方面,内部采用里了高导热散热器,外部采用温度隔离方式,以适应井下不同温度的工作环境的需要。主要指标:模块外形尺寸:直径:32mm,长度:520mm。工作电压:DC±36V。最大发射功率:120W。待机电流:10mA。数据接口为232串口模式。传输速率:每秒5个16进制字符。传输深度:(试验深度)5Km。

3. 通信概述论文2000字左右

因为通讯作者是指指导论文的作者,也就是指导第一作者的人物。

对于很多核心期刊来说,都有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通常来说通讯作者会放在第3位,通讯作者一般都是学历比较高具有指导能力的导师,所以我们通常会把导师放在通讯作者。

4. 通信技术概述论文

一作:论文中研究的完成人,主要的实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应该由一作完成,一般为学生或博后。

通讯:为论文中研究的完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指导的人,一般为实验室的PI,在文章里留下自己的邮箱,回答读者任何有关文章的问题。

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很多时候一个好的研究光靠一个课题组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多个领域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比如一篇文章报道一个新药的发现,那么可能会涉及到设计和合成分子的人员(药物化学和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做生物筛选的人员(药理学)、做动物测试的人员(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做临床实验的人员(临床研究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生物统计学)。这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数个人的工作量和重要性都很近似的现象,于是就会有标注共一作者。同时由于研究涉及了数个PI的团队,花了多个Funding的钱,而且每个PI只专精自己的一块领域,于是共同通讯,留下几个PI的邮箱回答读者不同方面的问题。

最后回答你的问题,对于学生和博后来说,一作的含金量是最高的,有共同一作的情况如果是像我上面所说的这种集多学科多团队有比较大影响力的论文的话无所谓(我上面说的这种目标一般都是正刊或子刊的),如果只是很一般的SCI文章有共同一作的话确实会让人觉得一作的工作量不够或者能力有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研究工作。

对于导师来说,一般除了邀稿的综述和确实自己完成了主要实验的工作外,应该选择做通讯作者,留下自己的邮箱和基金号即可。

找工作的时候,博士毕业找博后或者博后做完找第一个教职的时候,看的是你的一作文章。而教授换工作的时候,文章方面主要看的是通讯(好的一作,尤其是行业内顶级的一作综述当然也行,但是不是综述的一作文章多了人家会有疑虑的)。这个你看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招聘要求就明白了。

5. 通信概论论文1000字

大一上刚入学会有军训的,主要的课程有数学分析(就是高数)上、线性代数、英语、计算机基础(或导论)、大学化学,剩下的还有体育、军事理论大一下主要有数学分析下、英语、大学物理上、英语、C语言、工程图学,还有体育都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电磁场,通信原理,通信技术,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要到大二才开始上的。另外,大一下学期可以开始上选修课,这个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了。

6. 通信概述论文2000字怎么写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后浇带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