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论文关于子路受牛的议论文(子路受牛的启示)

关于子路受牛的议论文(子路受牛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01 12:50:05编辑:小编归类:文学论文

1. 子路受牛的启示

释义: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出处:春秋·孔子弟子《论语·述而》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二、赏析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2. 关于子路受牛的作文

子路,是仲由的字,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有勇力才艺,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孔子弟子三千人,七十二贤。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最具性格特征的一位,他留给后人们的印象是鲜活、真实、充满人性的。我认为子路是可爱的。

子路对于自己的理想敢敢想。在孔子与其弟子谈论志向时,子路每每都是首当其中言其志。“愿车马,衣车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子路愿与志向相同的人共享富贵,车破衣坏也心甘情愿,他重友情,并勇于把自己这份理想说与他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在谈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毫不遮掩,胆大直率地抒心中之志,言心中所想。子路这样敢说敢想的精神不正是如今的年轻人所或缺的吗?“佛系”、“丧文化”使年轻人有梦不敢追,有志不敢言,赞叹及抱负与理想更是带有抵触情绪,在受别人冷眼嘲笑,而只能让自己的梦想在内心深处发芽而不能沐浴在阳光之下,这更体现了子路的率真与勇敢的可贵之处。

子路和孔子亦师亦友,平等和谐的关系反映了子路为人。谈到子路的印象,就不得不提到孔子。孔子对子路可谓“又爱又恨”,一方面孔子欣赏他的忠义,“从我者,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其由与?”孔子欣赏他的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们“相爱相杀”,子路敢当面质疑老师。“子之迂也”令人忍俊不禁。在孔子生病时,子路悉心照顾请祷。在叶公评价孔子时,子路保持沉默。对于先生,他又尊敬爱戴,又敢于质疑,即使有时粗野鲁莽却也又反映了师生交流的畅通及关系的和谐。把老师当做朋友相处,当做父母尊敬的子路不是很可爱吗?

子路内心坦荡,光明磊落。子路深处下位但内心强大,虽然穿破衣与衣着华丽的富贵者在一起却也不畏缩寒碜,正所谓“贫贱不能移”;他也没有害人之心,也无私求人,内心坦荡。比外在更重要的是精神品格,比衣着更富贵的是精神品格,比衣着更高贵的是人的修养,无论何时,保持一颗纯洁真诚的心,光明磊落处事,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即使做不出一番惊天地的大事业,我认为也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正是因为社会上有像子路一样坦荡、磊落的人才让这个社会运转更加和谐、美好。

子路的可爱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他不再只是书本上不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而更多的躺我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他的或多或少的影子。他的真实、可爱也带给我更多启发。

3.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启示

第一 、孔子教育的对象冲破了奴隶主贵族子弟才能受教育的禁区,受到了下层人民的欢迎。在孔子的学生中,不仅有没落的贵族子弟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子弟,而且还有工商业者的子弟,亦有农人之子,他的著名的大弟子子贡、子路都是“鄙人”,孟子曾赞孔子对学生是“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孔子首先注重启发教学。提倡“举一反三”,要求学生积极思维。这不仅注意了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启发,并且要求学生在启发后自己独立思考。孔子的教学改革,不仅注重教书过程的方法,而且还注意到了教者的教学态度,孔子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这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第三、孔子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他重视了解学生的个性,对自己教过的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有比较深的了解。如他曾说子路有治兵之才,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他对学生提问,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要根据学生的状况给予回答,决不雷同。这样使学生虽出自同师们,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语言”,有的长于“政事”,也有擅长“文学”的。事实上,当代教学方法也正在日夜重视个体差异,寻求使学生发挥特长的培养道路。

4. 子路受牛800字看法作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5. 子路受牛给我们的启示

《鲁人徙越》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比如说,里面提到的“越人跣行、越人被发”,就是说越国人不穿鞋,打光脚,披着头发(不扎起来)。

为什么能打光脚?因为越国在今天的长江以南,天气热,鲁国在北方,打光脚到冬天就冷死了。

披着头发,说明文明程度不高,相对中原地区来说,越国人是野蛮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面记载,越人的祖先“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这说明越国在先秦的时候基本不在中原文明范围之内。

而先秦的时候,鲁国是礼仪大国,鲁国人穿鞋子、戴帽子,不仅仅是为了保暖,更重要的是一种礼仪的象征。《论语》里所谓“服周之冕”,子路被杀害之前的临终遗言是“君子死而冠不免”,由此可以看出鲁国人对服饰礼仪的高度重视。

所以这个故事也可以告诉我们,先秦时候的南北两个国家,在文明上不兼容的情况。

6. 子路受牛什么意思

      《子贡赎人》给我们的启示:子贡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能力之内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没有什么值得奖励和补偿的。

       《子路受牛》给人的启示: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

出处:《吕氏春秋》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抄表核算收费员技师论文(抄表收费核算员工作职责) 论文中文翻译成英文(论文中文翻译成英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