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史论文实行新高考后,历史老师的境况会有什么大变化吗?

实行新高考后,历史老师的境况会有什么大变化吗?

发布时间:2022-06-01 06:59:00编辑:小编归类:历史论文

实行新高考后,历史老师的境况会有大改变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历史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首先我不认同历史老师“矮人一头,低人一等”的说法。不管是传统教学阶段,还是新课改新高考时代,历史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而且,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历史的地位更是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省份的新高考选课模式采用了“3+1+2”模式,3即必选的语数外,2是化生政地四选二,1是首选、限选的历史物理选其一,而且历史同物理一样,是按高考原始分统计入学生总分的,而不是像其他四科那样将原始分按等级赋分后再计入总分。可见历史的重要地位。

为何将历史与物理设为首选、限定的二选一科目?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史上,起关键性作用,比如探索自然,驱动技术,决定一个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那么,出于国家发展和战略需要、人才培养等的目的,物理成为首选科目,容易理解。而历史也成为首选科目,有不少人就不太理解了。那么,理由是什么呢?广东新高考政策解读中这样解释:

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限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历史学科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很特殊,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全面影响和终身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标准中就强调,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会陶冶学生的心灵,学习历史,帮助学生吸取历史文化中的养分,客观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时代的发展。平时我们所说的“三观”的正确培养,绝对缺少不了历史的涵养。

所以说,历史学科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不可撼动,这种重要性随着新高考到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学习历史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历史是人类史和社会史的沉淀,有经验,有教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虽然《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强凋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想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但毋庸置疑的是,历史是一座人类文明发展的宝库,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古人留传下来的文化中吸取智慧和养分,知得失明兴替,深刻把握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走向未来。习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认为学历史,能以史鉴来,以史正风,以史化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人,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才能高瞻远嘱高屋建瓴;一个勇于创新开拓的人,一定不会割裂历史的渊源纽带盲目蛮干。常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将要去哪里;只有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一个具有历史观的人,才有开阔的胸襟和眼界,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实行新高考后,历史老师的境况会有大的变化吗?

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将首选科目选择了物理,最多可以选97.2%的本科专业;选择了历史,最多可以选52.4%的本科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往理工科发展的,首选物理,尤其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土木工程类等专业,往往要求必选物理,有能力的学生,当然在物理和历史当中选择物理。而现实情况是,在实行“3+1+2”模式的省份中,历史和物理成为必选的科目之一,很多学生就会更偏向于历史科目。因为物理对于很多很多学生来说,实在太难太难了,而且,选择学物理的基本是学霸中的学霸,没有相当的实力,基本不敢选择物理,相比之下,虽然历史也是一个比较难拿高分的科目,但相对于物理来说,那简直是小儿科了,那么,一出于规避强强撞车风险,二出于畏难思想,选择历史的学生人数必定会大大增加。而物理学科,因为其难学,选修的学生少,相关部门不得不出台保障机制。一些大学,将物理和历史要求为同时限选的科目。

选择历史的学生增多,势必影响到一所学校对历史老师的需求。以前文科生才修历史,理科生在高二上学期完成学考后,就不再修习历史,学校对历史老师的需求就自然少。现在的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大部分学生选修学历史,原来的历史老师自然就不够用,在历史老师不增加的情况下,历史老师会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这是直接可见的现有历史老师的境况改变之一。而招聘更多的历史老师就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我所在的省份,即将进入新高考,而我所在的学校,生源和学情决定将会是大部分学生选修历史,学校在秋季期将有一名新教师加入行列的情况下,已将再招聘历史老师纳入计划之中,而在今年秋季期的排课上,已着手考虑如何合理优化三个年级的历史老师结构,以保证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的需要。而由于历史学科对于新高考的重要作用,对历史老师会有更高要求,历史老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参加课改教改,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适应新高考立德树人的需要。

除了历史之外,地理、生物选修的人或许也会激增,这几个学科都是最可能增加招聘新老师计划的学科,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可要把握好机会呦。

死记硬背拿不了历史高分,历史老师的人文素养、驾驭知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把历史理解为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绝对是一种误解或是错解。作为一门文科倾向很强的学科,必要的记背是肯定的,但历史有其不可分割的连贯性和内在的严谨的逻辑性,如果把历史割断开来,只片面地截取某一个片段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人物,然后加以分析,就容易妄论功过是非,甚至错误地解读历史,导致讹传历史,价值判断或导向错误。这些会影响到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培养。这就违背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新高考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学历史,要求能读懂历史材料,如引言、史料、地图、引文、注释、大事年表,学会理解、分析、归纳、表述、论证;要关注历史年代,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清晰的了解,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 要学会整理历史知识,将琐碎的历史知识、历史问题,进行整理和整合,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将教材中的大量史实整理、简化为历史线索,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梳理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这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历史老师的引导和指导,这就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历史老师有大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专业素养过硬,还要求具备较强的文言阅读功底,如对历史文献阅读、翻译、理解能力,较强的分析、整合能力,等等。基本的素养不具备的历史老师,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把历史书上的大事件罗列一遍,是一个极不合格、缺乏职业道德的历史老师。

虽是跨学科,也经常听年轻历史老师的课。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听课老师,发现年轻老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原则,也会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教学建议。总体来说,部分年轻老师历史知识很丰富,关注新媒体,也很善于利用“互联网+”组织教学,但也存在比较典型的共性问题,比如照本宣科,比如只是“就事论事”,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还欠缺。一位年轻老师上人类的起源的知识,刚开始时就按书本上的内容顺序跟学生罗列了一遍知识点,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在评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教学建议,建议他不妨大胆打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步骤,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思路设计教学,将人类的起源说、生命的意义、人类的未来发展等内容有机结合,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这个论题放在今天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去探讨。年轻老师听进了我们的建议,重新梳理教学思路和修改教学设计,并融入自己的创新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按“3333”的教学模式重构课堂,课前利用微课导学、发送学习单由学生完成课前的资料采集、分析任务,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学习成果的方式,并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知识去解释事件、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历史问题,并借古析今,学以致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是一节真正的高效课堂,老师在课堂上看似只是点拨、激趣、调控,轻车熟路简行一般,但实际上,这对老师教材文本的处理能力、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幸的是,年轻老师虚心好学,平时又是喜欢读书的人,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和新的要求,而磨课的成功,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进步非常快。

统编教材的内容难度貌似降低了,但真正有实力的老师,既能将教材读薄,也能将教材读“厚”。能将教材读薄是一种能力,而能将薄薄的教材、难度降低的教材读厚来,把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人文素养融贯其中,则更不容易。

新高考渐行渐近,如何把这场新战役打好,同道中人,一起努力吧!

对历史老师的影响肯定很大。

首先,历史老师都头可以昂起来了。只要学文,必学历史,有谁还敢对历史老师忽视。

其次 历史老师的担子会重些。受关注越多,压力越大,历史老师从心理上要意识到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认真努力教好学。

最后,历史和语文政治差不多,谁都能考,但考出高分很难。这就需要历史老师扩充视野,多储备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并针对当下社的种种现象进行思考,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寻找规避错误的方法等等。

总之,历史是个好学科,关联的知识非常广,想让学生学好,老师得抱着读破中华五千年的决心和劲头才行。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为什么私营经济可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