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济论文简要解释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所作的贡献

简要解释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所作的贡献

发布时间:06-02 10:54编辑:小编归类:经济论文

展开1全部

凯恩斯对经济学由非常多的贡献。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提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经济社会内部矛盾的解决,确实提供了一剂药方。他的理论体系的基本逻辑的提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有效需求,而社会需求则由社会消费量和投资增加量组成。但是这个需求是否有效,不仅在于社会收入即总供给产生了多少及怎么产生,而且还在于消费倾向的大小。在一个正常的消费倾向下,消费量取决于社会收入水平,因此也就是取决于就业量的水平。因为,在某个确定条件下,收入取决于就业量,即:D=Q(N)。所以,依据这一逻辑,凯恩斯认为,社会必须达到一个均衡就业量,才能使得社会经济处在预期的均衡状态,才能保证有效需求与总供给函数的均衡。 但他进一步说,均衡就业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总供给函数,D=Q(N);2,在正常消费倾向下的消费函数,D1=X(N);3,投资量,D2。显然,这三个量的关系为:Q(N)=X(N)+D2。这就是凯恩斯所谓达到均衡就业量的逻辑关系。他以为,新投资量D2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就业量增大以提高消费倾向。但是新的矛盾是:就业量越大,相应的总供给产量价值Z越大,它与预期的社会消费量D1之间的差额越大。此时,如果消费倾向不发生变化,或者D2不再增加,那么,就业量就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这是因为新的投资机会短缺。 那么,如何使消费倾向发生变化,如何使新投资量得到不断提升呢?在这里,凯恩斯请出了政府,通过政府干预或者政府投资来加快经济的转动。他的方法是: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整收入结构和投资结构及投资量,从而,提升消费倾向和投资诱惑;2,通过政府投资启动乘数效应拉动投资的增长,从而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凯恩斯在这里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所在,即:社会越富有,实际产量和可能产量之间的差别就越大,因而经济体制的弱点就越明显。他甚至对此表示了愤慨。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他不认为是应该根治的,没有必要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加以解决,只要有一个公正的政府就可以将这个矛盾解决。 凯恩斯对这个社会矛盾的理解是:由于社会富裕会导致消费的边际倾向减弱,而它的资本积累较大导致进一步投资的机会也变小。除非利率迅速下降,否则,就难于激励投资。他把这样的连带关系及其中涉及的三个方面视为当时经济学理论中必须弥补的三大漏洞。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导致整个社会消费倾向降低,进而有效消费需求不足,供给与需求不能在均衡点交汇,投资者看不到利益,故失去投资热情。此刻若存、贷款利率迅速下降,使得公众对保存现金失去偏好,而投资者又能较便宜的取得贷款,故而可以激励投资。但是可惜,利率不可能自动降低,因此矛盾不能自动解决,所以需要政府来干预。然而,这种干预只是短期行为,能解决一时的问题,长期来说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正是我对凯恩斯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有待商榷的内容。我以为,富裕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贫富差距及收入差距过大,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社会富裕。严格地说,社会的富裕需要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的富裕程度的差别和收入差别,因为,有差别才能体现多贡献者能多得,才能扩大需求域以激励投资,体现投资的意义,进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种差别太大,超出了人们能够容忍的程度,反而抵消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由于富人的收入增加的更快更多,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速率成几何级数上升,而穷人方面则存在消费支出能力不足,有需求欲望而无需求能力,因此拉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这个矛盾不解决,社会经济终究会趋向萎缩甚至危机。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种植牙在治疗过程中都有哪些主要的禁忌 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