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论文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21 06:10:12编辑:小编归类:文学论文

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针对悟空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01.坚守本土文化底线。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先辈们历经沧桑巨变,在历史不断发展中,留下了诸多本土文化。这些传统的经典文化,已经适应并将继续延续下去,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

如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本身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创始人孔子在儒家文化里,阐述了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诚。这些优秀的儒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再如,中国的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医药文化等等,都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文化是中国国情的反应,是根据中国历史发展沿革下来的经典传承。所以我们必须坚守文化阵地,做有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承者,即便文化如何创新,也要守住底线,坚定文化自信。

02.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文化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文化发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也在不断适应各种风云变幻。毕竟我们的文化也要与国际接轨,不能固守传统思想一成不变,这也是与历史发展格格不入的。

早先我们的文化就有兼收并蓄的先例。例如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给中国带来了铁器、葡萄、羌笛等,就连我们说的普通话,也受到阿尔泰语系的影响;像现在为大家熟悉的丝绸之路,就有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再如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也有外来文化的渗入。总之外来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传统文化领域和日常生活,成为我国现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这些文化的存在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保留下来的精华。

03.在发展中创新文化。

一家文化不是百姓之福,百家争鸣才是人类福祉。文化的创新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然之路。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生动的例子。一定程度上说,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文化需要传承,文化也需要发展,文化需要固守,文化也需要演化。

所以客观对待外来文化,不能“一脚踢开”,也不能“全盘接收”,需要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写大论文的一些注意事项(续):我是如何找到创新点的?

最近看到许多同学为了找到大论文中的创新点是殚精竭虑,每天在教研室是如坐针毡,非常的痛苦。我个人觉得,创新点就像是机遇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李开复老师曾经说过,创新是需要积累的。在找到创新点之前,我们需要大量地阅读相关的论文或书籍,并反复地比较相关理论或模型的异同。如此这般,才能有创新的火花在我们的大脑中迸发出来!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将看过的论文都记录下来,以备以后查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已经阅读了中文小论文106篇,英文小论文35篇,中文大论文(优秀硕士或博士论文)27篇。在写小论文或大论文的时候,我就将看过的论文记录拿出来再阅读几遍,发现彼此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对于有可能会产生创新点的论文,我会反复阅读,直至彻底理解为止。我写的小论文和大论文中的某些创新点,几乎都是通过比较相关论文的创新点中算法的相似性而得出的。因此,科学思维中的联想、类比等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是很有用的。我就和同学开玩笑说,我一定要将《自然辩证法》多看几遍!
结合自身的经验,我认为找到创新点有以下途径:途径一将论文A的X理论应用于论文B的研究中
这种方法可以称作“移花接木”。例如,我在写大论文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对P2P网络中的搭便车者数目进行预测,而我在另外的一篇论文中了解到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预测人口的多少。我一想,搭便车者不就是人吗?预测人口数量也就类似于预测搭便车者的数量,那么我就可以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我写的大论文中,这样一个创新点就产生了,剩下的就是进行大量的实验仿真来证明我的结论是否正确。
将不同领域中的算法互用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网络中的经典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
就是一例。这个算法本来是数学领域中的,网络研究者们将之应用在路由算法中。途径二参照A论文的X算法改进B论文的相关算法
这不是算法的应用,而是对现成算法的改进。例如,我在写小论文《一种基于云的加权信任模型》的时候,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读到了一篇小论文《基于云模型的信任评估研究》,里面就有两个算法,而其中一个算法与我读到另一篇论文《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估》中的算法很像,只是少了一个权值。我立马想到如果在此算法中也加入权值,那结果会怎样呢?于是,一个创新点就这样产生了,一篇论文也就写出来了。
大部分论文的创新点都是对算法的改进,因此,途径二用得最多。途径三将A论文的X模型与B论文的Y模型合并为C论文的Z模型
这种方法没有对算法进行改进,而是将两种模型合并为一种新的模型。在我写大论文的另一个创新点的时候,我已经建立了P2P网络的模型(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就差用一种算法来遍历网络中的各结点。这时,我阅读了一些算法的书籍和论文,其中有提到用模拟退火算法可以遍历整个网络。于是,我将P2P网络模型与模拟退火算法模型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遍历网络的新算法,并且用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该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在应用之前需要弄清楚两种模型是否可以结合,并且一定要有实验的论证。
以上三种方法是我个人在写小论文和大论文的过程中所采用过的方法,觉得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并且也的确能够将创新点找到。对于硕士生来说,要发明新的方法或理论是很困难的,在我阅读过的论文中,没有一篇做到了。但是,对算法进行改进、应用或组合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要找到创新点,积累是关键,也就是我们要多多阅读、多多总结,并且保持一颗好奇和善于发现问题的心。
如果把找到创新点当作“黎明”,那么现在就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只要你坚持下去,相信胜利就在眼前!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宏观经济学中的收入为什么用y表示? 我想问一下,往年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都会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