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科技论文温州文化论文(温州文化现象)

温州文化论文(温州文化现象)

发布时间:2023-04-06 01:40:15编辑:小编归类:科技论文

1. 温州文化现象

12月16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 (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温州市委关 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建议提出,以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为重要支撑,全力“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奋力“续写创新史、争创先行市”,全面打牢高质量之基、激活竞争力之源、走好现代化之路。

◆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

全面贯彻省委“四大”建设战略部署,健全市域统筹机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综合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推进中心 城市赋能升级,全面提高温州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竞争力,加快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深入推进大路网、大航空、大港口、大水运建设,着力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 赋能作用,加快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性产业链和高能级产业平台,着力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标杆城市

纵深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强化改革举措系统 集成协同高效,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一批具有温州辨识度 的改革成果和高能级开放平台,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标杆城市。

◆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深入实施民生保障“10×N”集成式改革,牢牢守住各项民生基 本需求底线,大力提升现代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最优、生活品质最好、幸福程度最高的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科创高地

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地位,围绕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速创新资源汇聚,加快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文化高地

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温州”工程,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弘扬瓯越优秀传统文化,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高地。

◆教育高地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 等教育实力强劲、学前教育普遍满足、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特殊教育普惠共享,打响“学在温州”品牌,打造“未来教育”标杆,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在长三角领先、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高地。

◆医疗高地

深入实施“健康温州”战略,建设一批在国内叫得响、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打响“医在温州”品牌,加快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 区域医疗高地。

◆新消费高地

围绕打造“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的定位,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加快引领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培育新零售,打造数字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优享消费繁荣的新消费高地。

2. 温州当地文化

是的,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经在温州任太守,书圣王羲之也曾经在温州为官,温州有许多的文化古迹。

3. 温州文化元素

温州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温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雁荡山、楠溪江等。[1]温州文化属瓯越文化,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

地名由来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现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据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4. 温州文化底蕴

温州是一座很有历史文化底蕴文明城市,在古代曾经称永嘉时间最长,后传说有白鹿在温州出现,又有了白鹿城的的称呼。

5. 温州文化历史

“东亚文化之都”奖项设置于2013年,每一届评选中,中日韩都会在各自国内选择部分城市,授予“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截止到2021年共举办了九次,中国有11个城市入选,分别是:

2013年:泉州

2014年:青岛

2016年:宁波

2017年:长沙

2018年:哈尔滨

2019年:西安

2020年:扬州

2021年:绍兴市、敦煌市

2022年:济南市、温州市

“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是为落实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以及2012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而开展的一项文化活动,是文化部统筹国内国际,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周边国家了解与友谊的一项举措。

通过“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6. 温州文化是什么

梧田属于河旁边的人家,很早以前有好多人住在河边都做卫生纸为生。

7. 温州的文学文化

元戏剧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涉及面广。

 

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展示出元代丰富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演戏和祭神酬神结合,既是娱神,也是娱人。

元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这两个剧种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

 

杂剧:

 风行大江南北。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来;旦分帖旦、搽旦、小旦。音乐上,一折只用一宫调;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南戏:

 流行于东南沿海。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宫调也无规定。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杂剧和南戏剧本

 ⒈有完整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划人物形象。

 ⒉唱词更多用以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甚至直透作者心声,具强烈抒情性,往往就是诗,这是我国戏剧文学的特色。

 ⒊演员既要善于说白、歌唱,也要掌握科(介)亦即舞蹈、武打及杂耍的技巧,是综合性艺术。

杂剧和南戏唱腔上的区别:

 ⒈杂剧曲调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曲调(包括宫廷、寺庙、民间音乐)结合而成;南戏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⒉一些曲牌名称或品味相同:音乐文化系统均由中原传统衍繁,彼此同源。

 ⒊杂剧南戏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南北方言差异的表现,如宋甚至更早,北方语音入声消失,南方语音入声依然保留。王世贞:“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则辞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曲藻》)。

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

 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剧作家代表: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作家形成不同群体。有关水浒的杂剧以东平为背景,东平成为杂剧水浒戏的发祥地。一般北方戏剧圈剧作,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有较多作家敢于直面现实黑暗。总体来看,北方戏剧圈作品更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

 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杂剧。南戏产生于南宋初年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故称“永嘉杂剧”。

杂剧经扬州传入南方后,以杭州为中心,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南方戏剧圈除演出杂剧剧目外,较多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如郑光祖《倩女离魂》乔吉《两世姻缘》《金钱记》,南戏《琵琶记》《荆钗记》《拜月记》等;南下剧作家,多写书生怀才不遇倨傲疏狂的景况,实际上是藉剧本人物遭遇抒发自己块垒,如《王粲登楼》、《扬州梦》等。

杂剧和南戏的交流 

 ⒈两个剧种作家相互吸取、改编彼此作品,如徐渭《南词叙录》。

 ⒉音乐上“南北合套”。

 

散曲 

⑴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所以称“散”:剧本之曲,粘连科白、情节;如果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即为“散”。

⑵语言方面,既需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口语体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章节散漫化的状态。

⑶艺术表现方面,比近体诗更多采用“赋”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⑷散曲押韵较灵活,平仄通押;还可增加衬字,具有口语化、俚俗化特点,并使曲意明朗活泼(北曲衬字可多可少,但只能在句头或句中;南曲“衬不过三”)。

⑸散曲大盛于元,与语言及音乐发展有直接关系。

⑹内容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描绘江山景物,感慨人情世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乃至怀古咏史,刻划市井风情等方面;清刘熙载《艺概·曲概》把散曲分为三品:清深,豪旷,婉丽:

8. 温州文化现象有哪些

温州为什么叫瓯?温州市出产,瓯,原来指土窑烧造成一种泥陶凹状容器。五千年前的温州市出产“瓯”,大家呼名其地,称这儿的住户为“瓯人”。温州市名字,东瓯名镇,自古以来称“瓯”,秦统一全国各地属闽中郡。西汉惠帝刘盈三年封为东瓯国的都城。唐高宗李治上元节二年设温州市治。1949年由永嘉县析市区设乐清市。

历史时间文化之乡,温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之乡 ,有着“东南方山水甲天下”之美名。温州市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公年323年建郡,为永嘉县郡,传说故事建郡城时有墨池衔花绕城一周,故称鹿城

温州历史,唐代时(公年675年)始称温州市,距今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时间。温州市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的先给地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市”闻名全国各地。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草坪学论文(草坪学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