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论文弗洛伊德有关论文(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弗洛伊德有关论文(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发布时间:2023-04-19 21:30:10编辑:小编归类:文学论文

1.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弗洛伊德《梦的解释》《性欲理论三讲》《心理分析五讲》《图腾与禁忌》《癔病研究》

冯特《论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引论》《论人与动物的心灵》《语言史与语言心理学》

杜威《学校与社会》《怎么思考》《人的问题》

艾森克《个性的维度》《犯罪与个性》《性格的测量》

荣格《洞悉心灵的人》《心理学与宗教》《意识的起源》《我的生命,荣格的回忆录,幻想和箴言》

勒温《个性的动力理论》《拓朴心理学原理》

麦独孤《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导言》《心理学-行为的研究》

马卡连柯《教育诗篇(生活的道路)》《塔上旗》《父母必读》

宫木男也《心理学入门》《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与才能》

叔本华《论本能的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泰勒《科学管理的原则》《工厂的科学组织原则》《车间管理》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主义文集》(1-5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日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性爱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2.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pdf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是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就是无意识学说。他 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部分组成的,在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空间,意识就像是浮在表面的冰山的一角,潜意识 却是隐藏在水下的那一个庞然大物,至于前意识就是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层 面,这个理论就是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

利用精神分析法来解 释某个梦境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抓住潜意识的真实想法,也就是本我的想法。 这里之所以会提出“冰山理论”,只是为了让读者对于意识、前意识和潜意 识,尤其是潜意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

“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

3.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主题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是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就是无意识学说。他 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部分组成的,在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空间,意识就像是浮在表面的冰山的一角,潜意识 却是隐藏在水下的那一个庞然大物,至于前意识就是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层 面,这个理论就是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

利用精神分析法来解 释某个梦境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抓住潜意识的真实想法,也就是本我的想法。 这里之所以会提出“冰山理论”,只是为了让读者对于意识、前意识和潜意 识,尤其是潜意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

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

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

“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

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

4.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主要内容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简介:它描绘了一个年逾花甲的女人的一段往事,一段只发生在她漫长一生中短短二十四小时的往事。

作品写她了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的激情和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尽致地表了不自觉的冲动和理智之间的搏斗。

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5.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在线阅读

动画是假定性的。它比电影电视拍摄现实的再现性更假定化,作品中所呈现的一切都是完全的假定设计。假定的剧情,假定的角色,假定的时空,假定的声音和假定的摄影机运动等。

1 假定的剧情

既然动画化的表现,必然是假定性的。

无论在任何题材的选择上,我们都是具备着高度的假定性能。根据我们的观影经验,动画题材的选择更多时候是在神话,童话或者传说间建立起来,具有幻想色彩功能,它更虚幻于记实电影的模拟性。剧情的一切都是假定性,无论是时间,地点,角色和事件。比如,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的时间是未来的2029年,万赖鸣的《大闹天宫》的地点是花果山和天宫,约翰.雷斯特的《玩具总动员 》的角色是玩具胡迪和巴斯光年,安德鲁·斯坦顿的《海底总动员》的剧情是小海鱼父亲玛林在澳洲海洋里寻救自己儿子尼莫的故事。

2 假定的角色

在动画创作中,动画角色从来就不曾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过,它仅仅是动画家的创造产物。不管在何种体裁或表现手段中,纸面的单线平涂动画(二维动画),立体的材料动画,还是电脑图形技术的三维动画等,它都是具假定性的。

例如,纸面动画的《龙猫》中的龙猫造型设计,它来源于猫的原形,而夸大了猫的自然比例,拟人化的龙猫是站立的行走。其实,拟人化的假定设计也是动画的特征。在《超级无敌掌门狗》和《小鸡快跑》中也看到这样的经验,小狗格罗米特和小鸡姜杰是假设性也是拟人化,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才智和勇敢,这就是立体动画的经典角色。在三维动画的《鲨鱼黑帮》中的鲨鱼廉尼将显得腼腆许多,但它的表情一样是假定性的拟人化。

动画角色的假定性设计,除了动物之外,其实还在植物,非生物,抽象物象中建立起假定的角色。例如,海草是可以跳舞的,大树会讲话,水杯流出了眼泪,还有宫崎俊《幽灵公主》中的抽象的野猪等。

3 假定的时空

动画时空的创作意识,是来自记实电影的经验的,它的特点是假定性,也是浓缩性。在学习剪辑课程的时候,我们便知道影片中的时空是不可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生活逻辑的时空的,影片的时空关系往往是现实时空的压缩,借助于第三创作的剪辑来完成假定性的时空使命。

把“时空”分开来读解吧: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先说时间的假定性。在日本的科幻动画作品中,时间意识的高度假定性是最突出的,不管是早年的英雄《铁臂阿童木》,还是星际探险《宇宙战舰大和号》,或者是新浪潮《攻壳机动队》、《青之六号》等,这些作品的时间都是未来式的。我们也可以具体到场景间的时间逻辑意识,竟然有换场,就有剪辑的割断,那时间的进展性必然是跳跃的。例如:在《疯狂约会美丽都》中,苏雅带着她的狗布鲁诺穿洋过海到美丽都寻救自己的孙子的剧情描写,就是典型的压缩化的假定性。

空间的假定性,继续引用科幻动画作品为例案。《铁臂阿童木》的创作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而主人公阿童木的诞生是在21世纪的2003年,那么故事的空间必然在未来。

《宇宙战舰大和号》的背景空间是2199年的地球,而影片中又雌生了伊斯甘达尔星球的空间,这无疑是假定性的。空间的假定性在场景间是和时间意识一致的,具有跳跃性。上一场景是在地球,下一场景可以是某星球。

时空的假定性是千变万化,无所不能。

4 假定的声音

动画片中的发声源体是画外的自然人的配音,仅这一例证就能证明动画声音的假定性了。介于动画的特殊性与虚拟性,动画声音略显得非现实化,夸张。在迪斯尼的作品中最显特殊,不管是经典的唐老鸭与米老鼠的配音,还是90年代的《狮子王》中的丁满和彭彭的声音设计,假定性能是非常的强烈的。还有,就是歌舞剧的模式介入动画创作中,在无声源的音乐应用上,音乐直接代替角色的独白。在《小马王》中,斯普理特在再次被抓送往修筑铁路的旅途中的音乐,就表白了斯普理特此时的心情,这是非常主观的借喻。

5 假定的摄影机

我们知道在创作画面的设计意识上,所建立的景别,角度,运动等摄影意识都是虚拟的,摄影机仅存在我们的心里。

而这样的假定性的摄影机有否必要呢?答案是果断的,必要的。动画片的诞生还是引荐了记实电影的剧情的叙述性能,既然要讲故事,必然也是主观的创作意识,那么涉及的景别,角度和运动等元素,必将影响故事的质感。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的流畅与主观化截然不缺少假定摄影机的意义。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假定的摄影机,那景别,角度与运动意识从何而来?那么,影像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将是呆板且毫无声色的作品。例如,在《小马王》和《埃及王子》中,但没有了运动镜头的时候,影片的节奏还能建立起来吗?

即使是假定的摄影机,但它一定要在创作者的心里存在。

三.幽默性

在常规的观赏经验中,动画片是具有快感享受的。快感的享受也就来源于它的幽默性。曾有某些人理解动画的时候,能精简到几个词汇便可概括:有趣、可笑、轻松或意味深长。仅仅是这样吗?其实还有很多答案,可以是成年化的赏读,可以是一种严肃的态度解剖社会现象等。

是的,更多时候,它给予了我们幽默的享受,具备幽默的特征。

幽默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在情感消耗的节制,幽默的快乐来源于感情期待的落空。作为旁观的观众,必将随着剧情、角色命运的变化而发生着私人情感的变化,佛洛伊德在《佛洛伊德论美文集》曾说,听众知道某人处于一种引导他的期望的位置上,既引导他对某人会产生某种感情迹象的期望,诸如某人将愤怒,将抱怨,将诉苦,将受吓或受惊,甚至或者属于绝望之中;听众准备跟着某人的引导在自己身上唤起同样的感情冲动。但是,这种感情却落空了,这个人表现的无动于衷,只是开了一个玩笑,这种在听众身上节制下来的感情消耗就变成了幽默的快乐。

这就是幽默的来源,也是动画常规中要做的。在剧情前面设计包袱,在剧情的进展中引导观众的期待、猜测与期待落空之间保持的一种张力,从而不断的引人发笑。

其实,在动画诞生之初的《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中就展现了幽默,幽默在初期便与动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幽默在动画创作中能成为赢家,是从迪斯尼人手下开始的。最典型的是早期的电视系列片,如《猫和老鼠》,《米奇》等中找到幽默的根源

6.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全在于奥菲利亚,因为奥菲利亚的作用“看上去”没有那么明显。在《哈姆雷特》剧中奥菲利亚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但这一形象也是《哈姆雷特》诸多悲剧因素之一。她的眼睛清澈得如一泓潭水,她没有如苔丝狄梦娜那样爱的澎湃,但她却以淳朴又天然的魅力征服了哈姆雷特王子,使他难以自拔地爱上了她。可她仍然是藏在家长身后的雏儿,既向往爱情,又害怕父兄的责备。当剧中许多矛盾、隔阂产生的时候她是如何发挥支点作用的,笔者将从情感、理想、境遇、性格四个方面分析。

  情感悲剧支点

  纠结的感情。哈姆雷特王子在情感上是脆弱的,奥菲利亚的离开和死亡使他几近疯癫。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伺机报仇行为是理智的,复仇的压抑使他必须保持冷静,以至于后来奥菲利亚的误会使他更加“理智”。奥菲利亚对哈姆雷特失望了,心灰意冷了,她听从了父亲、兄长、王后、国王的“事实”,她相信“殿下,您的爱”已经随着王子的疯癫逝去了。可是谁知道哈姆雷特此时的痛苦,他爱奥菲利亚,“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但他决不能暴露他是装疯的事实。可怜的王子内心积满了压抑,他开始发狂,他大声向奥菲利亚喊叫。可爱的奥菲利亚一直使王子心神荡漾着清波,如今却沉到了死亡的深渊。

  爱情不能同复仇同盟。什么是爱情,是,这是一个问题,这个永恒的主题,说不完,道不尽。爱情,是一切激情中最高尚、最常胜的。但是,她征服世界的力量正在于她无限的宽宏大度中,在于她几乎不可思议的大公无私中,在于她热衷献身的轻生藐世中。她没有昨天,她也想不到明天……失望的爱情也会与死亡同盟。死亡是剥夺身心存在意义的刽子手。①对于奥菲利亚,哈姆雷特的疯令她失望,父亲的死使她疯,这些让她身心依靠的人离开了,她趋于死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合理的矛盾冲突,读者和观众的感情波动了起伏了悲剧效果也就出来了。

  哈姆雷特的负罪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灵魂》里是这样写的:

  灵魂是存在的吗?

  自我的永恒是人类的渴求,

  如果没有永恒的自我,

  造物主的全部成果,

  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巨大的

  “有何用处”的问号。②

  借用此诗是为了说明灵魂可能存在于《哈姆雷特》中,当然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上的暗示,老国王对王子的暗示。《哈姆雷特》是莎剧第一大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哈姆雷特的罪恶感被提升到了最高地步。一系列的惨剧在上演,然而最直接的悲剧感是:他间接或是直接地杀死了自己的情人奥菲利亚、岳父、大舅哥、叔父甚至是母亲。这些死者与主人公形成的是必然的伦理圈箍(亲情、友情、爱情),他们之间所发生的这一切直接支撑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效果。

  理想悲剧支点

  王子的理想悲剧。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历来的评论家也一个个在各自的心目中塑造着不同面貌的哈姆雷特的形象。弗洛伊德学派用他们的性心理学说来给哈姆雷特作心理诊断,在他所尊敬、所崇拜的父王身上,哈姆雷特看到了人的仪态品德最高贵的一面。当他在寝宫里毫不留情地责问再婚的母后时,指给她看父王的画像,再一次热烈赞美道:

  你瞧这一个人的容颜,多高雅庄重,长着太阳神的卷发,天帝的前额;叱咤风云的战神的威武的双眼……十全十美,就仿佛每一位天神都亲手打下印记,向全世界昭示:这才是男子汉!③

  哈姆雷特本是一个感情丰富的青年,更是陶醉在一个美丽的梦想中:有那么一天,他也将成为一个成熟、完美的男子汉,像他的父王那样,而且将继承他父亲的大业,也将成为丹麦英明威武的国王。那时候,他温柔纯洁的情人奥菲利亚就是他的美丽的王后。他们俩将像父王和母后那样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在他美好的梦幻中,他把自己和他所崇拜的父王合二为一,而在母后的娇小的形象里,他看到了自己的恋人的倩影。谁想到父亲暴死,紧接着这晴天霹雳,母亲又随即再嫁,这天旋地转般的人生变故,把他震得心都碎了,美好的、温馨的青春梦想全部破灭了,只剩下辛酸的回忆不断地在他脑海里翻腾着:

  短短一个月,她直哭得泪人一般,给我那可怜的父亲去送葬,她脚下穿的那双鞋还一点都没旧呢――哎吆,她就――老天呀,哪怕无知的畜生也不会这么就忘了悲痛……她就改嫁了――无耻啊,迫不及待!急匆匆地,一下子钻进看乱伦的被子!④

  他跟好友霍拉旭提到这回事,那讽刺的尖酸辛辣,已近乎现代的“黑色幽默”了:“葬礼上吃剩的凉了的烤猪肉,就端上了吃喜酒的筵席。”葬礼,婚礼,前后相隔只短短两个月,已叫人寒心了,经过他的“剪接”,呈现出葬礼和婚礼,双双同时进行的一幅荒诞的画面!

  奥菲利亚的理想悲剧,她心中总有期望的白马王子的。人生中美好的事情没有出现,却是一连串的噩耗,这些变故的发生使她蒙了、呆了、手足无措,以致当池中的水湿了她的裙子她都不知道。最终,奥菲利亚也疯癫了,她的疯癫不像哈姆雷特的疯癫那样黑暗、那样忧郁阴沉,它飘忽不定,仿佛在抚慰着她,她生病的头脑周围荡漾着甜美的歌曲,她柔和的声音完全融化在歌曲里,花朵接着花朵穿插在她全部的思想中。她吟唱着,编织着花冠装饰她的前额,笑着她那灿烂的微笑,可怜的孩子啊!……

  “她到了那里,爬上横跨的枝丫,

  去套上花冠,邪恶的枝条折断了,

  把她连人带花,一块儿抛到

  呜咽的溪流里,她的衣服张开了,

  把她美人鱼一样地托在水面上,

  她还断续地唱些古老的曲调,

  一会儿她的衣裳泡水泡重了,

  把她从轻妙的歌唱中拖下泥浆里

  死了。(第四场,第七场)⑤

  她的那些理想随着她一起沉到了水底。爱人都去了,对哈姆雷特来说他的理想也不可能实现了。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