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管理论文越窑青瓷论文(越窑青瓷制作工艺)

越窑青瓷论文(越窑青瓷制作工艺)

发布时间:2023-04-25 02:30:31编辑:小编归类:管理论文

1.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

越瓷在化学组成上具有高硅、低铝的特性,SiO2(二氧化硅)含量在72—80%之间,Al2O3(氧化铝)含量13—18%,Fe2O3(氧化铁)含量1.5—3%,TiO2(二氧化钛)含量0.65—0.88%,K2O(氧化钾)+Na2O(氧化钠)变化在2.5—4%。

2.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流程

北宋时期越窑胎体多数偏厚重,质地坚致,胎色多为青灰色和灰白色。早期由于炼泥工艺还不成熟,胎泥中含有沙砾,烧成后凸于器表,造成不光洁,有气孔和分层现象。到唐代中期,炼泥工艺的改进完善,这一现象才得到了改善。

越窑产区主要集中于浙江余姚、上虞一带,唐时隶属于越州而得名。主要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早期少量烧有黑釉瓷。如著名的德清黑瓷。

3.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流程图

1、造型方面

仿品越窑青瓷的造型多是按照已经出版发行的相关图录进行模仿。由于仅仅是仿制,因为外观造型大体上挑不出问题,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仿品的线条不如真品越窑青瓷流畅自如,略显呆板,而且不太注重细部的塑造。

2、胎体方面

越窑青瓷的真品胎土含铁量较高,胎色呈灰白色,而且胎体上饰以化妆土,而仿品越窑青瓷的胎土为高岭土,胎体多呈白色。

3、釉色方面

越窑青瓷的真品釉色十分自然,而仿制者对窑温无法掌控自如,因此烧造出的瓷器釉色多为深青色,缺少自然变化的感觉。

4、纹饰方面

越窑青瓷真品的纹饰构图自然流畅,而仿品越窑青瓷的纹饰大多是临摹图册上的纹饰,因此线条并不柔美,构图不连贯,缺少古人的意境。

5、装烧方面

泥点印痕是鉴定装烧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如器物内底如果没有泥点印痕,其时代应该不早于中唐时期。

4.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特点

越窑青瓷特点是胎骨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光彩照人。此外越窑青瓷的纹饰以光素为主,此外还有划花、刻花、堆贴、镂空等纹饰,比较常见的纹饰以花鸟、水草、人物为主,并且越窑青瓷的釉质温润如玉。

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同时也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以及重要的贸易陶瓷。

5. 越窑青瓷的造型

我国宋代邢窑出白釉瓷、越窑出青釉瓷,所以有“南青北白”之称。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市上林湖、上虞区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商周战国秦汉六朝等朝以来,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定窑白瓷的艺术特征

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 、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

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外壁的腹下至底部都不施釉。

6.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流程图片大全

辨别真伪:

1、胎质与胎色。真品的胎质细腻呈青灰色,仿品的胎质粗糙呈灰白色。

2、釉面与釉色。真品釉面匀净滋润,光泽柔和,仿品施釉不够均匀,常有大块缩釉,光泽较亮。釉色是鉴定越窑瓷器真伪的重要手段,不同时代越窑青瓷的釉色不尽相同。

3、支烧法。真品多用泥条形支钉支烧。因支钉含铁量较高,所以底部支烧处自然的火石红,仿品细砂垫烧,底部露处无火石红。

4、刻花工具。真品所用工具竹、木制品,刻纹落刀、起刀纤细,运刀粗重;仿品则用铁质工具,无论落刀、起刀还是运刀都深浅、精细一致,所以纹饰显得僵硬、呆板。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毕业论文上的自我鉴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