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史论文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莫扎特论文1000字)

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莫扎特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23-04-25 20:40:07编辑:小编归类:历史论文

1. 莫扎特论文1000字

订阅

提到古典音乐,我们都会闪现出维也纳金碧辉煌的宫殿、严肃恢弘的歌剧、不苟言笑的作曲家等印象。

提到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我们会想到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

当然,最让大众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个17岁就成名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了。

莫扎特的全名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其中他的中间名“阿玛多伊斯” Amadeus 就是“天才灵感”的意思。

莫扎特的原生家庭对于他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也起到了极强的助推作用。

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就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

莫爸爸承担了小莫扎特几乎全部的音乐教育任务,并且还著作了当时最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

莫扎特的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扎特也十分热爱音乐,有极高的素养和教养。

莫扎特夫妇前后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其中五个孩子都夭折了,而顽强存活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昵称南妮尔)。

看吧,上帝都钦定了莫扎特一定会是那个改变世界的天才。

莫扎特的姐姐南妮尔也是一位罕见的女天才。莫爸爸为家乡神圣罗马帝国萨尔兹堡的大主教打了一辈子工还没有混出头,所以他有很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

南妮尔很小的时候,莫爸爸就开始教她学琴,直到后来小莫扎特的出生。

(莫扎特一家)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关于莫扎特的故事:

有一次,莫爸爸与一位朋友看到4岁的小莫扎特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小莫扎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莫爸爸还是将儿子的作品仔细阅读,方才兴奋地发现儿子随便写的音符正确并且有意义。

从此,天才莫扎特便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但是他的一生走的一点也不顺利。

莫爸爸对小莫的教育十分严格,蒙着眼睛弹琴,在手之间夹夹板已经不足为奇。

不过小莫也是非常争气的,学习速度甚至超过了姐姐南妮尔。

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南妮尔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天才神童”旅行演出。

(少年莫扎特练琴)

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维也纳、巴黎、伦敦、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

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当然莫扎特并没有成为“伤仲永”。他在演出的同时也不断学习着。莫扎特的学业十分繁重,除了要学习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要学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史等等。

为了金钱与荣誉,并且展示儿子过人的才华,莫爸爸常常对儿子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要求。

比如挑战从未学习过的协奏曲,根据观众随意哼出的几个音符即兴演出,整场演出都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

莫扎特从没有让父亲失望,但是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也造成了莫扎特与父亲之间的隔阂。

莫扎特和姐姐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已经不能用“天才神童”的幌子继续支撑着,他们必须要自己为自己打拼出未来了。

由于当时欧洲的重男轻女,姐姐南妮尔便停止了学习,全家一起支持莫扎特的创作和演出。

渐渐长大的莫扎特已经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的身份十分不满,终于在他的据理力争下,1777年,他在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允许下和母亲来到了慕尼黑和曼海姆。

莫扎特在曼海姆接触到了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这也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

“我的音乐,不是演奏给王侯贵族,而是唱给人民的!”

(莫扎特手稿)

但是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啊,一面是母亲的殷切希望,一面是父亲对找工作的催促,一面又是新任主教无尽的谩骂与百般刁难,莫扎特只好无奈来到了巴黎,希望可以谋到一份新职位。

当然,此时的小莫正处于叛逆期,沉迷于赌钱,和朋友吃喝玩乐花天酒地。

然而巴黎的音乐圈又十分保守,对于外来文化呈排斥态度。莫扎特处处碰壁,只能得到一点饭钱勉强吊着命。

虽然身处逆境,小莫还是十分乐观的。

莫扎特唯一的安慰就是给家里人写信。他的信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但是父亲和姐姐的回信却忧心忡忡。

屋漏偏逢连阴雨,莫扎特的母亲又在巴黎去世了。

(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母亲的去世让莫扎特和父亲彻底决裂。

同时,他实在无法忍受大主教和各种权贵的凌辱与控制。莫扎特毅然向大主教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其实父亲也是深深牵挂着莫扎特的,只是因为从小一直严酷的家庭教育,让莫扎特产生了强烈的叛逆心理,从而让父子两人渐行渐远。

莫扎特的叛逆还体现在他的婚恋观里。

在穷困潦倒的流浪里,莫扎特遇到了一家姓韦伯的人,并被他们家的大女儿,歌唱家阿洛尼西亚·韦伯深深吸引。

但谁知道,韦伯一家只是想抱一抱这个昔日神童的小腿从而提高自己家的地位。

眼看着莫扎特每天惶惶度日穷困潦倒,势利眼的韦伯一家死了心,将大女儿嫁给了一个歌剧导演。

可自己的小女儿康斯坦泽·韦伯十分离经叛道地爱上了莫扎特,而莫扎特也愿意与这个可爱的女孩相守一生。

(《摇滚莫扎特》中的韦伯姐妹花)

这门婚事自然受到了双方家长的一致反对,韦伯夫人逼迫莫扎特尽快娶康斯坦泽为妻,并且要赡养韦伯一家。

莫扎特夫妇婚后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可惜只活下了两个。

两个孩子都非常有音乐天赋,却终身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莫扎特夫妇花钱如流水,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各种赶时髦,旅行,参加派对,各种纵情生活。再加上莫扎特父亲的去世,他失去了一切经济来源。

姐姐在父亲去世后也含恨出嫁,莫扎特的同行们出于嫉妒对他处处使绊,丈母娘对他冷嘲热讽。

他穷困潦倒,交不起房租,看不起病,甚至找不到工作。尽管他一直在拼命作曲,却依然负债累累。

莫扎特在维也纳的独立创作时期,也是他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因为深受生活的磨难,莫扎特的音乐也越发个性和深刻。

1782年7月,莫扎特创作的《后宫诱逃》。

1786年,创作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讽刺权贵。

1787年,莫扎特完成歌剧《唐璜》。

1791年9月,完成最后一部歌剧《魔笛》。

1791年之后,莫扎特就开始创作大型宗教题材音乐作品《安魂曲》,12月5日凌晨,在天才的创作还没有完成时,他就溘然长逝,年仅35岁。

(莫扎特和安魂曲)

莫扎特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人推测是过度劳累的猝死,也有人认为是情杀或者阴谋论,更有甚者认为《安魂曲》实际上就是莫扎特为自己创作的,来祭奠自己逝去的才华和生命。

天才并没有得到善终。

莫扎特被草草安葬在维也纳郊外的一个平民墓里,甚至连妻子也不知道莫扎特的尸骨在哪里。

(维也纳市中心的莫扎特雕像)

莫扎特终其一生,还是没有摆脱自己的阴影。

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了解莫扎特的一生。

包揽了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13个奖项的电影《莫扎特传》,真实并且压抑,完美再现了天才的一生。

德国音乐剧《莫扎特》从人的才华与自我救赎方面切入探讨了莫扎特的天才陨落。

(德国音乐剧《莫扎特》)

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则另辟蹊径,从莫扎特辞职后开始,赞美了莫扎特纵情人生的乐观生活态度,并着重探讨了莫扎特的情感世界。

原声音乐、舞美以及演员都非常棒。

还有就是莫扎特现存的各种音乐作品,是最直观的了解莫扎特的途径。

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就一定要为你关上一扇门。莫扎特短暂又光彩的一生也留下了许多质疑。

有人认为莫扎特是“渣男”,对父亲的劝阻,姐姐放弃了自己幸福的支持不管不顾,甚至与家人决裂;

有人认为莫扎特太没有责任心,不会理财却花钱如流水,让妻子在自己死后靠卖手稿勉强养活两个孩子。

甚至有人吐槽莫扎特其貌不扬,身高只有165等等。

但我认为,正如高处不胜寒一般,每个天才都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社会,这也是他们天才的原因之一。

真正伟大的灵魂是不会消散的。

纵使满腔的热血于一身的才华最终还是要跌落至世俗的坟墓,变成肉食者茶余饭后哂笑的谈资。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莫扎特所留下的震撼时代的音乐。

毕竟莫扎特的音乐会亘古长青,但那些权迷心窍的君王早就化为了一抔黄土。

永葆一个高贵的灵魂,一颗璀璨的初心。

2. 莫扎特的论文

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

1700年,赴吕内堡,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在职的9年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

1717年,转而受聘于科腾,在列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世俗器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各类奏鸣曲、组曲、创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

1723年,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康塔塔、经文歌、圣母颂歌等。1749年,视力减退,后双目失明。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

2、列奥波尔得·莫扎特

列奥波尔得·莫扎特生于1719年,作为一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师兼小提琴演奏家的列奥波尔得在西方音乐史上并未享有过高的声誉,而他作为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父亲兼启蒙教师的身份更为大家所熟知。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小提琴演奏教育家的列奥波尔得·莫扎特,著作了当时最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

列奥波尔得·莫扎特生于1719年,作为一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师兼小提琴演奏家的列奥波尔得在西方音乐史上并未享有过高的声誉,而他作为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父亲兼启蒙教师的身份更为大家所熟知。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小提琴演奏教育家的列奥波尔得·莫扎特,著作了当时最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

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4、理查德·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指挥家。

1833年,正式开启音乐家生涯,于同年创作了歌剧《仙女》。1843年,《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瓦格纳的名声亦由此确立。1845年,《汤豪瑟》在德累斯顿宫廷剧院首演。1849年,瓦格纳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流亡生涯。

1850年,弗朗茨·李斯特在魏玛指挥首演了《罗恩格林》。1864年,路德维希二世因欣赏瓦格纳的才华,决定为其偿还债务,瓦格纳的命运也由此发生转折。1865年,《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慕尼黑宫廷剧院首演。1868年,《纽伦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首演,该剧确立了瓦格纳在德国音乐中的主导地位。

1874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长达26年的创作历程划上了句号。1876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汉斯·里希特的执棒下在拜罗伊特首演,引起欧洲文化界的轰动。1882年,《帕西法尔》在第三届拜罗伊特音乐节上进行了首演。1883年2月13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威尼斯逝世。

5、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1740年,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创作了首批弦乐四重奏。1759年,担任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正式任命,并于同年创作《第一交响曲》。

1761年至1791年的30年间,任职于艾斯特哈奇宫廷,创作了他一生中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体裁包括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歌剧等。1792年至1794年,两次赴英国伦敦访问,在此期间创作了12部“伦敦交响曲”。

1798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1801年,创作清唱剧《四季》。1808年,为庆祝76岁生日,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出现。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终年77岁。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

3. 莫扎特作品分析论文

莫扎特是出自音乐世家。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一名德国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师和小提琴演奏家。他不仅作为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父亲兼启蒙教师而为西方音乐作出贡献,而且还著作了当时最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所以小莫扎特正是因为有父亲的音乐熏陶和教育,才成长为音乐天才的。

4. 浅谈莫扎特论文3000字

6大华裔顶尖数学家:

1.第一位:陶哲轩

陶哲轩是当代最年轻的华裔数学家,现在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非常年轻都获得了菲尔兹数学奖,这个奖项在数学界就相当于诺贝尔奖的存在,他也是继丘成桐以后,第二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数学家!

在国际数学领域,陶哲轩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当年美国《探索》杂志票选出了美国20位40岁以下的科学家,华人科学家里只有两位入选,而陶哲轩便是其中之一,并且高居榜单榜首的位置!

陶哲轩在数学的世界里面所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了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

虽然研究的领域非常多啊!可陶哲轩却做到了在这些领域里面都大有所成,成为了这些领域里面的头号大师,从而也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而在2015年的时候,陶哲轩更是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而如今陶哲轩还非常年轻,未来还大有可期,能够成长到什么样的高度,这是值得期待的。

2.第二位:张益唐

张益唐现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在张益唐的前半生,他过得非常艰难,由于留学的时候和导师发生了矛盾,从而没有能够得到推荐信,一度以洗盘子为生!

但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张益唐并没有放弃他热爱的数学研究,最终开拓了孪生素数猜想的突破性进展。

在2013年的时候,张益唐向《数学年刊》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素数相差都小于7000万的论文。

而因为这篇论文,美国数学家学会给他授予了弗兰克·奈尔森·科尔数论奖。

而在2014年,张益唐又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布的数学奖,并在同年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

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领域成就是无人可敌的,因为他给出了一个终极性的研究方向,而剩下的便是根据张益唐给出的方向不断缩小这个距离。

而现在后面的研究阶段,陶哲轩和一大票菲尔兹奖获得者也在继续努力。

3.第三位:项武忠

项武忠先后历任了美国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在1982年还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

他的建树在拓扑学上,特别是低维拓扑学方面他的建树颇多,也是因为在这方面的成就颇高,从而当选了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并且值得一说的是项武忠还是国际性期刊《数学年刊》等多份学术杂志的编辑委员。

4.第四位:王元

王元是著名的华人数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解析数论领域,曾经担任过《数学学报》的主编、德国《分析》杂志编辑。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元就通过了筛法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并证明了命题{3,4},而在1957年又证明{2,3},这是种姑息学者首次在该领域领先于世界。

此后王元又和华罗庚合作证明了用分圆域的独立单位系构造高维单位立方体的一致分布点贯的一般定理,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华-王方法”。

5.第五位:励建书

励建书是著名的数学家,现任香港科学大学数学系主任和浙江大学数学系委员会主任,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数论与“李群”表示理论的研究。

在1994年的时候,励建书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了45分钟的学术报告,享誉了国际数学界!

在成就方面,励建书把非交换调和分析与自守型的L-函数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算术流型的一些重要同调群的非零性;证明了维数不等于3或7时 Thurston关于算术双曲流型的第一贝蒂数的猜想,由此解决了相应的正交群的同余子群问题。

6.第六位:丘成桐

丘成桐是国际著名的华人数学家,现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在1982年的时候便获得了菲尔兹数学奖,这个奖项被称之为数学界的”诺贝尔“,而丘成桐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华人数学家。同时,丘成桐还是继陈省身以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数学家。

丘成桐主攻的领域为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

他的主要成就为解决Calabi猜想, 即一紧Kahler流形的第一陈类≤0时,任一陈类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于此陈类代表。

其实丘成桐也说过,如今我们在国际上华人数学家还是非常少的,更别提有成就的数学家了。

5. 莫扎特音乐欣赏论文

莫扎特k448真的能提高记忆力。

有研究称,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聆听者的智商。特别是他谱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又称K448乐曲。1993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者戈登·肖(Gorson L.Shaw)、弗朗西斯·劳舍尔(Frances H.Rauscher)和凯瑟琳(Katherine N.Ky)发表研究论文称,聆听K448乐曲的人,在空间推理和记忆任务上,表现更好。

6. 莫扎特论文参考文献

莫扎特,贝多芬两位作曲家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贝多芬在很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艺术。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天才神童,贝多芬则是一位音乐的革命巨人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歌唱性。这显然源自他天生对音乐的亲和感;贝多芬他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过程的独特文献

7. 关于莫扎特音乐的论文

德国

列奥波尔得·莫扎特(Leopold Mozart,1719年11月14日-1787年5月28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奥格斯堡自由城市(今德国),在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萨尔斯堡(名义上帝国首都)逝世。是一名德国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师和小提琴演奏家。

他不仅作为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父亲兼启蒙教师而为西方音乐作出贡献,而且还著作了当时最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 。

8. 莫扎特传论文

提到古典音乐,我们都会闪现出维也纳金碧辉煌的宫殿、严肃恢弘的歌剧、不苟言笑的作曲家等印象。

提到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我们会想到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

当然,最让大众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个17岁就成名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了。

莫扎特的全名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其中他的中间名“阿玛多伊斯” Amadeus 就是“天才灵感”的意思。

莫扎特的原生家庭对于他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也起到了极强的助推作用。

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就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

莫爸爸承担了小莫扎特几乎全部的音乐教育任务,并且还著作了当时最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

莫扎特的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扎特也十分热爱音乐,有极高的素养和教养。

莫扎特夫妇前后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其中五个孩子都夭折了,而顽强存活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昵称南妮尔)。

看吧,上帝都钦定了莫扎特一定会是那个改变世界的天才。

莫扎特的姐姐南妮尔也是一位罕见的女天才。莫爸爸为家乡神圣罗马帝国萨尔兹堡的大主教打了一辈子工还没有混出头,所以他有很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

南妮尔很小的时候,莫爸爸就开始教她学琴,直到后来小莫扎特的出生。

(莫扎特一家)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关于莫扎特的故事:

有一次,莫爸爸与一位朋友看到4岁的小莫扎特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小莫扎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莫爸爸还是将儿子的作品仔细阅读,方才兴奋地发现儿子随便写的音符正确并且有意义。

从此,天才莫扎特便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但是他的一生走的一点也不顺利。

莫爸爸对小莫的教育十分严格,蒙着眼睛弹琴,在手之间夹夹板已经不足为奇。

不过小莫也是非常争气的,学习速度甚至超过了姐姐南妮尔。

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南妮尔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天才神童”旅行演出。

(少年莫扎特练琴)

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维也纳、巴黎、伦敦、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

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当然莫扎特并没有成为“伤仲永”。他在演出的同时也不断学习着。莫扎特的学业十分繁重,除了要学习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要学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史等等。

为了金钱与荣誉,并且展示儿子过人的才华,莫爸爸常常对儿子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要求。

比如挑战从未学习过的协奏曲,根据观众随意哼出的几个音符即兴演出,整场演出都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

莫扎特从没有让父亲失望,但是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也造成了莫扎特与父亲之间的隔阂。

莫扎特和姐姐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已经不能用“天才神童”的幌子继续支撑着,他们必须要自己为自己打拼出未来了。

由于当时欧洲的重男轻女,姐姐南妮尔便停止了学习,全家一起支持莫扎特的创作和演出。

渐渐长大的莫扎特已经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的身份十分不满,终于在他的据理力争下,1777年,他在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允许下和母亲来到了慕尼黑和曼海姆。

莫扎特在曼海姆接触到了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这也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

“我的音乐,不是演奏给王侯贵族,而是唱给人民的!”

(莫扎特手稿)

但是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啊,一面是母亲的殷切希望,一面是父亲对找工作的催促,一面又是新任主教无尽的谩骂与百般刁难,莫扎特只好无奈来到了巴黎,希望可以谋到一份新职位。

当然,此时的小莫正处于叛逆期,沉迷于赌钱,和朋友吃喝玩乐花天酒地。

然而巴黎的音乐圈又十分保守,对于外来文化呈排斥态度。莫扎特处处碰壁,只能得到一点饭钱勉强吊着命。

虽然身处逆境,小莫还是十分乐观的。

莫扎特唯一的安慰就是给家里人写信。他的信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但是父亲和姐姐的回信却忧心忡忡。

屋漏偏逢连阴雨,莫扎特的母亲又在巴黎去世了。

(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母亲的去世让莫扎特和父亲彻底决裂。

同时,他实在无法忍受大主教和各种权贵的凌辱与控制。莫扎特毅然向大主教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其实父亲也是深深牵挂着莫扎特的,只是因为从小一直严酷的家庭教育,让莫扎特产生了强烈的叛逆心理,从而让父子两人渐行渐远。

莫扎特的叛逆还体现在他的婚恋观里。

在穷困潦倒的流浪里,莫扎特遇到了一家姓韦伯的人,并被他们家的大女儿,歌唱家阿洛尼西亚·韦伯深深吸引。

但谁知道,韦伯一家只是想抱一抱这个昔日神童的小腿从而提高自己家的地位。

眼看着莫扎特每天惶惶度日穷困潦倒,势利眼的韦伯一家死了心,将大女儿嫁给了一个歌剧导演。

可自己的小女儿康斯坦泽·韦伯十分离经叛道地爱上了莫扎特,而莫扎特也愿意与这个可爱的女孩相守一生。

(《摇滚莫扎特》中的韦伯姐妹花)

这门婚事自然受到了双方家长的一致反对,韦伯夫人逼迫莫扎特尽快娶康斯坦泽为妻,并且要赡养韦伯一家。

莫扎特夫妇婚后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可惜只活下了两个。

两个孩子都非常有音乐天赋,却终身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莫扎特夫妇花钱如流水,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各种赶时髦,旅行,参加派对,各种纵情生活。再加上莫扎特父亲的去世,他失去了一切经济来源。

姐姐在父亲去世后也含恨出嫁,莫扎特的同行们出于嫉妒对他处处使绊,丈母娘对他冷嘲热讽。

他穷困潦倒,交不起房租,看不起病,甚至找不到工作。尽管他一直在拼命作曲,却依然负债累累。

莫扎特在维也纳的独立创作时期,也是他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因为深受生活的磨难,莫扎特的音乐也越发个性和深刻。

1782年7月,莫扎特创作的《后宫诱逃》。

1786年,创作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讽刺权贵。

1787年,莫扎特完成歌剧《唐璜》。

1791年9月,完成最后一部歌剧《魔笛》。

1791年之后,莫扎特就开始创作大型宗教题材音乐作品《安魂曲》,12月5日凌晨,在天才的创作还没有完成时,他就溘然长逝,年仅35岁。

(莫扎特和安魂曲)

莫扎特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人推测是过度劳累的猝死,也有人认为是情杀或者阴谋论,更有甚者认为《安魂曲》实际上就是莫扎特为自己创作的,来祭奠自己逝去的才华和生命。

天才并没有得到善终。

莫扎特被草草安葬在维也纳郊外的一个平民墓里,甚至连妻子也不知道莫扎特的尸骨在哪里。

(维也纳市中心的莫扎特雕像)

莫扎特终其一生,还是没有摆脱自己的阴影。

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了解莫扎特的一生。

包揽了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13个奖项的电影《莫扎特传》,真实并且压抑,完美再现了天才的一生。

德国音乐剧《莫扎特》从人的才华与自我救赎方面切入探讨了莫扎特的天才陨落。

(德国音乐剧《莫扎特》)

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则另辟蹊径,从莫扎特辞职后开始,赞美了莫扎特纵情人生的乐观生活态度,并着重探讨了莫扎特的情感世界。

原声音乐、舞美以及演员都非常棒。

还有就是莫扎特现存的各种音乐作品,是最直观的了解莫扎特的途径。

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就一定要为你关上一扇门。莫扎特短暂又光彩的一生也留下了许多质疑。

有人认为莫扎特是“渣男”,对父亲的劝阻,姐姐放弃了自己幸福的支持不管不顾,甚至与家人决裂;

有人认为莫扎特太没有责任心,不会理财却花钱如流水,让妻子在自己死后靠卖手稿勉强养活两个孩子。

甚至有人吐槽莫扎特其貌不扬,身高只有165等等。

但我认为,正如高处不胜寒一般,每个天才都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社会,这也是他们天才的原因之一。

真正伟大的灵魂是不会消散的。

纵使满腔的热血于一身的才华最终还是要跌落至世俗的坟墓,变成肉食者茶余饭后哂笑的谈资。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莫扎特所留下的震撼时代的音乐。

毕竟莫扎特的音乐会亘古长青,但那些权迷心窍的君王早就化为了一抔黄土。

永葆一个高贵的灵魂,一颗璀璨的初心。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高铁论文网(中国高铁的论文) 关于梦醒美式主义论文(交契税为什么夫妻要比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