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史论文刘禹锡的资料

刘禹锡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2-05-31 13:46:45编辑:小编归类:历史论文

刘禹锡(公元772-824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耳灞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22岁中进士,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他29岁入仕,先后任过节度使掌书记、主薄、监察御史、监察史、州司马、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太子宾客,死后受赠兵部郎中。他在从政之余笔耕不辍,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政治上关心国家命运刘禹锡同情人民疾苦,坚持整肃官吏,主张“功利存乎人民”。他做地方官时更是守政不阿,重土爱民,兴教重学,深得人民爱戴。 哲学上朴素唯物主义刘禹锡的此类文论不少,如《天论》、《问大钧赋》等。其《佛衣铭》更有极好的表述:“初必有终,传岂无已。物必归尽,衣胡持久。” 文学上与白居易齐名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堪称“四海齐名白与刘”。其诗歌题材广阔、取境优美、词藻瑰丽、精炼含蓄、思出常格、开朗流畅、可语可歌而又不流于平浅。刘禹锡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以论说文的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二是杂文,词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传世。 刘禹锡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散文家、诗人和朴素唯物论者,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贬任连州刺史。清乾隆本《连州志。名宦传》说:“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刘禹锡牧连州4年半,政绩斐然,著作甚丰。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刘禹锡生逢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宦官擅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政权陷入严重危机之中,朝中改革与保守力量发生激烈对抗。刘禹锡与王叔文、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以惩酷吏、罢宫市、免欠赋、禁额外加征为主旨。革新失败后,改革派遭到了无情打击,参与“永贞革新”的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被贬放外地,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后,途至荆南(今湖北江陵)时,朝廷又以刺史“不足偿责”为由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没有到达连州任职。10年后,他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游玄都观时写了首题为《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的诗,因这诗“语涉讥讽、执政不悦”,刘禹锡再被贬为连州刺史。 身心受到重大打击的刘禹锡来到了“天下山水,非无美好”的连州时,发现这里是一个适宜发挥政治能力和文学才华的地方。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回答者:liujun427 - 大魔法师 八级 5-23 18:14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参考资料:

刘禹锡(772~842) %E5%88%98%E7%A6%B9%E9%94%A1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生长在江南,受江南地区发达的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较深。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授太子校书。此后历官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京兆府渭南县主簿、 监察御史等职。贞元二十一年正月, 王伾、王叔文、韦执谊等人在新即位的顺宗李诵支持下进行政治革新,实施一系列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措施(见二王八司马)。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担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召回长安,又因赋诗获遣,再贬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敬宗宝历二年(826)始被召回,先后任尚书省主客郎中、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及苏、汝、同三州刺史。文宗开成元年(836)后,担任秘书监;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加检校礼部尚书衔。晚年虽闲废多病而志意不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诗句,表现了他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天论》三篇论证了天的物质性。文中还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命题,阐述了国治法行对于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在《因论》七篇中,能注意到客观事物中广泛存在着的祸福、大小、利钝、声实等互相对立的矛盾因素,并考察它们之间的变化情况,表现了一定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刘禹锡在政治上反对墨守陈规,主张稽弊而矫,唯变所适。在地方官任上,他能因时制宜,兴利除弊,故所在多有卓著的政绩。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其在巴东民歌基础上创作的《竹枝词》,词意高妙,风韵天成,对后世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其七言律、绝,精警含蓄,多为传诵名篇。白居易曾尊之为诗豪。散文则不拘一格,尤长于论说。宋姚铉把他同唐著名古文家李翰、梁肃等并称为文之雄杰者。 所著有《刘宾客集》,今存最早刻本为正集三十卷、外集十卷的宋刊大字本(也称崇兰馆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即据此本影印。 --------------------------------------------------------------------------------刘禹锡(772~842) 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 ,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先贬连州刺史 ,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后出苏州、汝州 、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 ,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 ,韵味深长 。他与白居易 、 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其律诗 、绝句、古诗俱佳。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 。 一是专题性的 ,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二是杂文。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今人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一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自言系出中山(治所今河北省定县)。唐朝著名诗人,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后,贬为朗州司马,改官连州、和州等地刺史,历二十余年。后入朝,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加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歌反映了中唐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倾向鲜明,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隐藏]1 刘禹锡生平 2 刘禹锡年表 3 刘禹锡研究相关文献 4 补充 [编辑]刘禹锡生平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是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关于刘禹锡的家世和生平,他临终前写了一篇八百余字的《子刘子自传》,两《唐书》中有《刘禹锡传》,唐、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他的一些轶事。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比较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即从他一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时期;二、从贞元七年(791)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即从他二十岁到三十四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三、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即从他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贬谪时期;四、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即从他五十六岁到七十一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编辑]刘禹锡年表 一岁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772)刘禹锡生于苏州嘉兴县嘉禾驿后。 九岁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本年前,已从诗僧皎然、灵澈学诗。 十九岁贞元六年,庚午(790)北游长安。 二十二岁贞元九年,癸酉(793)登进士第。是年,顾少连知贡举。试题为:《平权衡赋》、《风光草际浮诗》。放进士三十二人,其中柳宗元与刘禹锡相知。又登宏辞科,识李绛。 二十三岁贞元千年,甲戌(794)向权德舆献文。 二十四岁贞元十一年,乙亥(795)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二十六岁贞元十三年,丁丑(797)父卒于扬州。葬父于荥阳。途中为撰《讯甿》采集素材。 二十九岁贞元十六年,庚辰(800)入社佑幕。夏,为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经历戎马生活数月。秋,改为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三十岁贞元十七年,辛巳(801)仍为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代杜佑撰表、状多篇。与李益、张登、段平仲等交游。 三十一岁贞元十八年,壬午(802)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代京兆尹韦夏卿撰表、状多篇。与柳宗元、韩泰听施士句讲《毛诗》。 三十二岁贞元十九年,癸未(803)在渭南县主薄任。闰十月,入为监察御史。举崔群自代。卜居于长安光福坊。与韦执谊、王叔文、韩愈、牛僧孺等交游。与令狐楚通讯唱和。代宰相杜佑、京兆尹李实、东都留守韦夏卿、御史中丞李位撰表、状多篇。 三十三岁贞元二十年,甲申(804)在监察御史任。兼领监祭使,与李程等交游。作诗赠张荐、王涯。代御史中丞武元衡撰表、状多篇。 三十四岁贞元二十一年唐顺宗永贞元年,乙酉(805)正月,仍为监察御史。二月,兼署崇陵使判官。四月,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仍兼崇陵使判官。①举柳公绰自代。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组成政治革新集团。遭窦群弹劾。八月,顺宗年禅,宪宗即位。九月,刘禹锡贬连州刺史。过江陵,遇韩愈,作《韩十八恃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 故足成六十二韵》。十月,再贬朗州司马。革新集团成员被贬者十人,史称“二王八司马”。是年,代杜佑撰表多篇,又作《救沈志》、德宗挽歌等。 三十五岁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806)在朗州司马任。居于招屈亭之旁。与顾彖、董涎等交游。上书杜估。八月,宪宗诏:刘禹锡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时王伾已病卒,王叔文赐死。 三十六岁元和二年,丁亥(807)在朗州司马任。撰并书乘广禅师碑。 三十七岁元和三年,戌子(808)在朗州司马任。得柳宗元寄文。与白居易通讯唱和。 三十八岁元和四年,己丑(809)在朗州司马任。托程异献诗于李吉甫。 四十岁元和六年,辛卯(811)在朗州司马任。吕温卒,作诗哭之。撰董侹集纪、《辩易九六论》。在朗州司马任。又上书杜佑。撰董挺墓志铭、顾彖墓表。 四十二岁元和八年,癸巳(813)在朗州司马任。与窦常唱和。上书李绛、武元衡。窦群过朗州,刘禹锡代撰谢上表。 四十三岁元和九年,甲午(814)在朗州司马任。代窦常撰《武陵北亭记》。刘禹锡在朗州期间重要论文有《天论上、中、下》等,赋有《谪九年赋》、《望赋》、《何卜赋》、《砥石赋》、《楚望赋》等,诗有《武陵书怀五十韵》、《游桃源一百韵》、《桃源行》、《泰娘歌》、《竞渡曲》、《采菱行》、《阳山庙观赛神》等。与柳宗元、元稹、杨归厚等通讯唱和,与僧交游。 四十四岁元和十年,乙未(815)二月,与柳宗元等奉诏回长安。作《伤独孤舍人(郁)》、《酬杨侍郎凭见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等诗。三月,复出为播州刺史。因裴度请,改连州。殷尧藩有诗送别。途中与柳宗元唱和,至衡阳分路。五月,抵任。撰《谢上连州刺史表》,谢武元衡、张弘靖启。六月,武元衡被刺,作《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四十五岁元和十一年,丙申(816)在连州刺史任。与杨千陵、马总等通讯唱和。 四十六岁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在连州刺史任。得柳宗元寄文及药方。与元稹、白居易通讯唱和。 四十七岁元和十三年,戍戌(818)在连州刺史任。是年,得薛景晦寄《古今集验方》,刘禹锡编《传信方》报之,自撰前言。又作智严律人师碑,袁滋、于颇挽歌。 四十八岁元和十四年,己亥(819)在连州刺史任。冬,母卒,送母柩葬荥阳。十一月,次衡阳,闻柳宗元卒,作诗哭之。过鄂州,与李程相会。裴昌禹来访。与僧交游。 四十九岁元和十五年,庚子(820)撰文祭柳宗元。与白居易唱和。八月,令狐楚谪衡州,在洛阳与刘禹锡会面。 五十岁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821)冬,除夔州刺史。由洛阳赴任,经鄂州,与李程唱和。是年,作吕温集纪,《伤愚溪三首》。 五十一岁长庆二年,壬寅(822)正月,抵任。与温造、王涯唱和。是年,裴昌禹来访,韦绚来求学。 五十二岁长庆三年,乡卯(823)在夔州刺史任。 五十三乡长庆四年,甲辰(824)正月,穆宗卒,敬宗即位。刘禹锡在夔州期间,将以前所撰《鉴药》等文,整理为《因论七篇》。为柳宗元编遗集,并撰前言。与元稹、白居易、杨巨源等唱和。夏,转和州刺史。离夔州时,游巫山神女庙,遍览古今题诗·选出沈佺期、王无竟、李端、皇甫冉四首。作《自江陵沿流道中》、《西塞山怀古》、《武昌老人说笛歌》等。应崔群之邀,游宣州,作《九华山歌》。八月,抵任。和州值旱灾之后,关心人民疾苦。撰《和州谢上表》、《洗心亭记》。 五十四岁唐敬宗宝历元年,乙巳(825)在和州刺史任。 五十五岁宝历二年,丙午(826)冬,罢和州刺史。与李德裕、元稹、白居易、崔玄亮、韩泰等唱和。离和州,游建康,作《经檀道济故垒》、《金陵怀古》等诗。过扬州, 与白居易相遇,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诗。游楚州,与郭行余相会。过汴州,与令狐楚相会,皆有诗。 五十六岁唐文宗大和元年,丁未(827)春,返洛阳。秋,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举姜伦自代。与白居易、令狐楚、姚合等唱和。 五十六岁大和二年春,为主客郎中,至长安。裴度欲荐刘禹锡和制诰,未成。充集贤殿学士。与裴度、李绎、崔群、白居易、质承宣、杨嗣复、张籍等联句。 五十八岁大和三年,己酉(829)除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举韩泰自代。撰王涯先庙碑、令狐楚家庙碑、法融大师新塔记。白居易编《刘白唱和集》卷上、中。 五十九岁大和四年,在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任。求分司东都,未果。 六十岁大和五年,辛亥(831)在集贤殿期间供进新书二千余卷。与裴度、令狐楚、白居易、元稹、韩泰、杨归厚、李德裕、张籍等唱和。七月,元稹卒, 作诗哭之。又作刘仁师遗爱碑。十月,出为苏州刺史姚合有诗送别。过河中府,与李程相会。过洛阳,与白居易相会。 六十一岁大和六年,壬子(832)二月,抵任。举韦应物自代。苏州水灾,请得朝廷赈济。编《吴蜀集》。白居易编《刘白唱和集》卷下(《刘白吴洛寄和卷》)。得张枯寄诗。 六十二岁大和七年,癸丑(833)在苏州刺史任。以政最,赐紫金鱼袋。自编诗文集,编《彭阳唱和集》,为李绛编遗集,皆撰前言。是年闰七月,李绅过苏州。 六十三岁大和八年,甲寅(834)在苏州期间,作《魏生兵要述》等。七月,移汝州刺史。过扬州,与牛憎孺相会。过沛州,与李程相会。抵任后,举裴弘泰自代。十一月,李德裕过汝州。 六十四岁大和九年,乙卯(835)在汝州期间,与裴度、白居易、令狐楚等唱和。九月,移同州刺史。过洛阳,与裴度、白居易相会。十二月,抵任,举萧俶自代。 六十五岁开成元年,丙辰(836)同州连遭旱灾,请得朝廷赈贷,放免旧欠。秋,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编《汝洛集》,并撰前言。 六十六岁开成二年,丁巳(837)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月,应李珏之邀,与裴度、白居易等于洛水修楔。十一月,令狐楚卒,作诗哭之。将大和五年以后与令狐楚唱和诗续编入《彭阳唱和集》,撰后引。与白居易、牛僧孺、杨汝士、杨嗣复、李绅等唱和。 六十六岁开成三年,戊午(838)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撰韦处厚集纪,薛春、王质神道碑。文宗欲置诗学士,杨嗣复首荐刘禹锡,李珏反对此事,遂作罢。 六十八岁开成四年,己未(839)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加尚书衔。撰史孝章神道碑。 六十九岁开成五年,庚申(840)改秘书监、分司东都。撰令狐楚集纪、崔倕神道碑、文宗挽歌等。 七十岁武宗会昌元年,辛酉(841)春,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作《秋声赋》。与白居易、王起联句。荐王龟。与白居易劝南卓撰《揭鼓录》。 七十一岁会昌二年,壬戌(842)病中撰自传。七月卒,赠兵部尚书。葬于荥阳县西檀山原。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在哪里 可以发表论文? 在部队做财务具体是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