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史论文河洛文化论文1500(河洛文化论文3000字龙门石窟)

河洛文化论文1500(河洛文化论文3000字龙门石窟)

发布时间:2023-04-25 09:00:08编辑:小编归类:历史论文

1. 河洛文化论文3000字龙门石窟

      伊河。

      它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伊河支流杜康河,传说酒祖杜康造酒于此而得名。

      伊河的形象代言人就是伊尹。夏代末期,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的空桑涧。有莘氏是伊水流域的一个小国,大禹的母亲就出自有莘氏。抚养伊尹的奴隶是个庖人,会屠宰,懂厨艺。伊尹耳濡目染,渐渐地掌握了高超的烹饪技术。成汤拜伊尹为最高执政大臣右相,辅佐了商朝四代帝王。伊尹出生在伊河流域,以伊为姓。在栾川、嵩县和伊川一带,自古至今都有他的故事在流传。

2. 关于河洛文化2000字

是中华文化与源头之一,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河洛文化,是在洛水和黄河流域,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擒杀蚩尤,打败炎帝,在河洛建都立国,夏、商、周三代,洛阳一直是王畿,所以说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源头之一,

河洛文化以中原(河南)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 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 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 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

3. 河洛文化论文1000字

由于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居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可谓绵延久远、博大精深,民俗文化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民俗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物质生产、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庙会,还是手工技艺、游戏杂耍、民间传说、方言俚语,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大种类:以河洛大鼓、排鼓、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皮影戏、杂耍等为代表的戏曲演艺类,以关林庙会、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和其它传统节日等为代表的节日庙会类,以洛阳水席、民间小吃(如浆面条、烫面角、不翻汤、各种肉汤、烩菜等)为代表的饮食类,以刺绣、雕刻、陶瓷、泥人、年画、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类。这些内容无不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动人的魅力。

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分着两种文化:一种是主流文化,即雅文化;一种是非主流文化,即俗文化。如果人们只关心主流文化的研究,就会丧失文化的丰富性。洛阳风物民俗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绵延不断,从某种意义上说,洛阳风物民俗就是中华风物民俗的渊源和缩影。苏东坡说:“洛阳古多土,风俗犹尔雅。”

(一)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艺术的精华,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三彩是通称,并不只限于三种颜色。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实际上除以上三种颜色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唐代的这种艺术珍品最早是在洛阳发掘出来的,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唐三彩的复制与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孟津南石山高氏家开始仿制,经过历代艺人们研制,使制作的工艺技巧与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全国工艺产品评比中,名列前茅。洛阳唐三彩,目前生产厂家很多,产品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已成为馈赠国内外亲朋好友的贵重礼品。

(二)洛阳宫灯

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园灯、六角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尤以红灯最为有名。洛阳宫灯,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洛阳宫灯制作始于汉代,代代相传,至今仍很盛行。洛阳老城人李文林及朱氏成为一代制作宫灯的名师,所制宫灯万余盏,远销省内外。解放后,北京中南海,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上也挂起了洛阳宫灯。自1983年起,洛阳每年一度的牡丹灯会,将制灯技艺推向了新高度,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宫灯艺术,光彩夺目,令人赞叹不绝,,已成洛阳的一道迷人的景观。

(三)澄泥砚

黄河澄泥砚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观之一,唐宋时皆为贡品,原产虢州,后失传。新安县的民间艺人,从1987年开始挖掘研究澄泥观的制作工艺。经过反复试验,烧制成的仿古黄河澄泥观,具有泽美如玉,击如钟馨,贮墨不腐的特点。砚的式样又有改观,从单一的贮墨功能并为收藏珍品。主要式样有寿星、盘龙、卧虎、醒狮、卧牛等图形,投入市场、深受国内外宾客欢迎。

(四)仿古青铜器

洛阳是中国青铜器制作最早的地区之一,在洛阳东部二里头的夏文化遗地中,不仅出土有青铜器,还发现了青铜作坊。洛阳仿古青铜器不仅再现了历史的风貌,而且已成为精美的工艺品。青铜器的主要品种有马踏飞燕,犀牛、醉邪、方彝、车马俑、人物俑,奔马、酒器、刀、剑,样样都形象逼真,再现了远古风采。

(五)洛阳杜康酒

史料记载,杜康酒是洛阳的传统名酒,也是全国的名牌酒。杜康是中国粮食酒的创造人,被誉为酒圣,距今已有3000多年。古往今来,“杜康酒八仙”、“杜康醉刘伶”的动人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杜康已成为琼浆佳酿的代名词。建安时期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访问中国时,周恩来总理为他举行宴会,田中赞道:“天下美酒,唯有杜康。”并希望下次来中国时能喝到杜康酒。消息传出,古代杜康酿酒之地的汝阳、伊川在“复兴杜康,为国争光”

的号召下,几经试验,使失传的杜康酒复生。从此,杜康酒以名扬海内外,并多次被评为全国优质酒。

(六)洛阳探铲

洛阳古墓很多,曾有“邙山无卧牛之地”之说。旧中国的一些洛阳人,以挖墓为生,根据他们的经验,制成了一种半园形的长筒铁铲,这种探铲呈半筒形,上装长木柄,手持下探,钻探锋利,带土量多,出土利,又能保持原土质不变,使用方便,判断准确。解放后被文物部门所采用,定名为“洛阳探铲”。解放前,洛阳有四家生产这种探铲,而以杨林家生产的质量为最好,所以又称:“杨林探铲”。1955年洛阳被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利用杨林探铲,在洛阳探出古墓及古遗址数千处,后被国家文物部门所肯定并拉推广全国,又传到苏联,东欧与亚州各国,被公认为“洛阳探铲”。

(七)洛宁竹帘

洛宁竹帘,源于明代。洛宁盛产竹子,从事竹帘编制的人有数千人,多数技巧精湛,造型奇巧。洛宁竹帘主要有门帘、窗帘、楼房走廊的垫帘。编制者根据竹节情况,巧作安排,制成各种各样的优美图案,引起国内外客商的极大兴趣。洛宁竹帘在日本最受欢迎,年出口日本常在40万挂。

说到民俗的话,与汉族人的大多数习俗都一样的。。也有一些地方的特色。。

比如:

女子嫁人的 哭嫁

家里面有人去世的话,三年内的对联怎么挂,都是有讲究的。第一年不贴对联,第二年贴紫色对联,第三年才贴红对联

家里有人去世的话,过年时怎么走亲戚也是有讲究的,第一年是不允许走亲戚的。。

女子出嫁后三日回门

回娘家要带三色礼

婴儿满月要穿小猫鞋

四月中旬赏牡丹花

另外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都是根据洛阳地区的农耕时节来定的,每个节气都有一定的农事活动及其它庆祝活动。

4. 洛阳龙门石窟论文

展开全部

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上文物陕西第一)

所以说:知中原者知中华

 自1990年我国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已有24项名列其中,几乎每年都有一至两项考古发现入选,充分显示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

  有着“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之称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夏商到宋金时期,河南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其四。河南省文物部门不久前对全省文物资源进行的调查显示,其地下埋藏的文物数量居中国之首,馆藏文物高达140万件,将近占到全中国馆藏文物的十分之一,并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

河南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是各类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现存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点30000余处。全省现已查明的有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造像等不可移动文物3万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各类可移动文物140多万件。全省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即洛阳龙门石窟)、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20座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座。河南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类全、价值高、历史跨度长,奠定了全国文物大省的坚实地位。

一、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之冠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自夏商以降到宋金为止,这里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河南地下埋藏文物的数量居于全国首位。河南地下文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多,种类全。二是时间跨度大,时代相蝉联。三是价值大,知名度高。四是分布地域广,密度大。五是蕴藏文物特别丰富的古代大型遗址所占比例大。

(一)史前遗址

河南先后发现旧石器地点和古人类化石地点50多处。其中灵宝营里、三门峡水磨沟和会兴沟、渑池青山和任村、洛阳北窑、南召杏花山和小空山、安阳小南海、许昌灵井、舞阳大岗等,都是名满全国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构成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完整的发展序列。尤其是南召猿人化石,其时代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相当。这里与陕西蓝田猿人、湖北郧县和郧西猿人出土地点相距不远,证明古人类在豫鄂陕三省邻接的广大地区长期生活着。

以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命名的裴李岗文化,距今约八千余年,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全省已发现120多处裴李岗文化遗址。其中舞阳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和近似文字的甲骨契刻符号,以及人工栽培稻等,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

河南是仰韶文化的故乡,该文化即是以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命名的,那里又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轫之地。全省已发现同类遗址800余处,诸如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址、郑州大河村和汝州洪山庙的彩陶、濮阳西水坡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淅川下王岗和邓州八里岗数十间房基组成的连间长屋等,都是罕见的考古大发现。

河南发现龙山文化遗址1000多处,其中包括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和新密古城寨等多处龙山文化城址,还有铸造青铜器和原始文字的遗存发现,为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寻找早期夏文化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二)帝王都城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夏商部分都在河南。夏都中的绝大多数,如阳城(今登封)、阳翟(今禹州)、帝丘(今濮阳)、斟鄩(今偃师)、原(今济源)、老丘(今开封县)等均在河南。其中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偃师二里头等遗址经过考古发掘,都属于夏代王都。

商都大多也在河南,其中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经过多年考古发掘,均为商代王都。近年在安阳殷墟洹北一带发现大型城垣,更有重大学术价值。

西周虽都陕西,但在洛阳修建陪都成周,成为控制东方的重镇。并在河南分封了蔡(今上蔡)、管(今郑州)、卫(今淇县)、陈(今淮阳)、宋(今商丘)、许(今许昌)、杞(今杞县)、应(今平顶山)、房(今遂平)、虢(今三门峡)、申(今南阳)、息(今息县)、黄(今潢川)等一大批诸侯国。平王东迁,洛阳遂为东周王都。而各诸侯国都邑也日渐扩充。到了战国时期,宜阳(今宜阳)、阳翟(今禹州)、韩(今新郑)均曾作过韩国都城,大梁(今开封)为魏国都城,中牟(今鹤壁)曾为赵国都城,陈(今淮阳)曾为楚国都城,如今在河南保留的周代城址尚有30多座。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历经30多个统一的或地方割据的王朝,其中有二十余个在河南建都。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即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国务院公布的10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河南有8座,即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濮阳。

(三)考古发掘

我省文物工作者认真贯彻“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基本建设”、“重点保护,重点发掘”的两重两利原则,认真开展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遗迹现象,展示了河南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填补了许多历史空白,为我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仅在自1990年以来国家文物局通过考古专家组和《中国文物报》评选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我省就有殷墟160号墓、三门峡上村岭周代虢国墓、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仲墓、永城芒山汉梁王陵、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洛阳北宋衙署庭院遗址、邓州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辉县孟庄遗址、永城汉梁孝王寝园、郑州西山仰韶文化遗址、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孟津妯娌新石器时代遗址、平顶山应国墓地、偃师商城内城、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新安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基址、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神垕钧官窑遗址、郑州大师故夏代城址、偃师二里头宫殿区遗址等24项考古成果入选,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另外,殷墟宫殿基址和160号墓、清凉寺宋汝官窑址和蛮子营汝窑瓷器窖藏获“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永城汉梁王陵及梁孝王寝园获“八五” 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鹿邑隐山遗址商周青铜墓获1998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

在考古研究方面,河南在全国各省同行中也位居第一。仅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例,全所累计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1500余篇。中国考古最高奖—夏鼐考古学基金奖,全国共评出16项,该所中选5项。该所承担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商前期年代学研究”课题和“夏早期年代学研究”专题成绩显著,受到国家科委的表彰。若再加上洛阳、南阳、三门峡、安阳、开封、商丘和其他地市的考古科研成果,其专著、论文和考古报告的数量就更多了。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中原文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华夏考古》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繁荣和发展文物考古科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河南的地下出土文物通过国家和省市博物馆的陈列,通过多次在国外举办的文物展览,通过广播电视,介绍给中国和世界人民,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让人们在看到日新月异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河南。

5. 洛阳龙门石窟2000字文章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6. 洛阳龙门石窟洛河简介及历史

龙门石窟前的一条河是伊河。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洛河支流之一,也是洛阳市境内重要的河流之一。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水,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36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相声规矩论文本(相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