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史论文唐宋文学论文选题(关于唐宋文学的研究论文)

唐宋文学论文选题(关于唐宋文学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00:50:06编辑:小编归类:历史论文

1. 关于唐宋文学的研究论文

唐宋八大家谁的成就最高,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首先,界定一个范围,唐宋八大家是讲文的,不涉及诗词歌赋,如果把文化领域全算进来,更不知怎么说了。

就文的领域讲,唐代两个人功劳成就最大。他们转变了一代文风。唐代前期骈文占统治地位,大量的章、奏、表、书、记、论、说都是骈文。甚至科举也用骈文取士。

韩柳提倡古文运动的核心是“文以明道”,反对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要求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他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苏轼评价他说:“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不但理论先行,创作实践上也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理论。他创作的文章有政论、书启、赠序、杂说、传记、祭文、墓志、寓言、游记,各种文体应有尽有。 韩愈散文的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而且富有独创性。他创造了三百多词组,是中国创造成语最多的人。

《师说》里“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进学解》里“兀兀以穷年”“好为人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动辄得咎”,“佶屈聱牙” ,“头童齿豁”,“补苴﹙jū﹚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送穷文》里有“毛发尽竖”,“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蝇营狗苟”,“小黠大痴”,“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垂头丧气”等。 “俯首帖耳,摇尾乞怜”,“ 落井下石”,“ 熟视无睹”都是韩愈创造的。

韩愈的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他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力主削藩平叛,维护君主权利,反对宦官专权,打击宦官势力,反对佛教。在唐宪宗从法门寺迎佛骨活动中,他甚至违背皇帝的意愿,上书给当朝的统治者,把佛骨称为“朽秽之物”,对宪宗的行为表示“耻之”,请求宪中将佛骨交给有关的部门处理,并将它投入水火之中。但是皇帝听到他的主张之后非常愤怒。他认为韩愈诽谤,就想把韩愈处死,可是当时有许多人去替韩愈求情,所以韩愈最后却降职到潮州去了。

柳宗元被贬以后思考哲学、社会、人生,写了一系列哲学政治论文和一批短篇杂文寓言。他的《封建论》深受毛泽东喜欢,甚至有诗说“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柳宗元的寓言借助那些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寓言故事形象生动而叉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而又刻画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把自己的身世遭遇融入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中,充满凄伤幽愤的情绪,他特意选取僻远幽静的景物,营造出“凄神寒骨”的意境,以精细简练的笔触“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了山水游记文创作的审美价值。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前人评曰:“幽峭“、“孤峭””,这是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坛上不可替代的个性特征。

所以,把韩柳放在八大家前两位是无可争议的,而韩愈应该放在首位。

宋朝六个人,应该以欧阳修为首,他引荐了王安石、苏洵,他是曾巩的老师,又是苏轼、苏辙的主考官,古代这也算是老师的。

而且在宋初“西昆体”、“太学体”风行之时,提倡“诗文革新”,为宋代诗文发展指明了道路,开辟了前景。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

欧阳修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取得完全成功,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欧阳修也成为一代文章宗师。

王安石首先是政治家,他的文章大多为他的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谨,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学术论文也是配合新法而作,也有同样的特点。

王安石游记不多,但一篇《游褒禅山记》就体现了他的特色。这篇文章名为游记,但重点不在记游,而是借记游发议论。作者胸襟开阔,见识高远,而且善于运用简洁有力、流畅透辟的文笔加以阐发,因小见大,由实入虚,就事论理,不同于一般游记文。

苏轼是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化集大成者,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书法、绘画、音乐无所不能,甚至美食、腌菜、酿酒都行,在政治方面,他的执政能力也是很强的。

但若讲文章,应该在欧阳修之后。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苏轼对道家、佛家都有研究。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如《记承天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文赋也卓有成就,《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是这样的名篇。

至于苏洵、苏辙、曾巩,虽然也有成就,但比起欧阳修、苏轼就差多了,不提也罢。

所以唐宋八大家排名我的看法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苏辙、苏洵、曾巩。不知大家意见如何。其实见仁见智而,不可能统一的。

2. 关于唐宋文学的研究著作

《元和郡县图志》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总地志,全书创作完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故名。 《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囊括了目前天一阁所藏历代重要方志,总量达515部、3272册,其中3/5为首次面世。 另外,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出版的最大体量方志出版物

3. 关于唐宋文学的研究论文题目

唐宋八大家最大的成就是论文,具有时代思想

4. 唐宋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首先应该确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的方向,也就是研究课题。

其次应该草拟出研究提纲,搭建框架。

再次便是分门别类搜集资料,为写作进行准备。

5. 唐宋文学作品论文选题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

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

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

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

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

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

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

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

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

15、豪族与两汉社会。

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

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

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

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

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

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

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

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

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

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

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

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

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

35、佛教与唐宋文化。

36、道教与唐宋文化。

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

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

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

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

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

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

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

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

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

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

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

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

51、汉唐时期的陕西。

52、宋明时期的陕西。

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

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

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

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

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

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

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

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

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

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

10.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

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

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

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

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

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

17.汉唐异同论

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

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

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

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

22.金代的重农政策

23.元代文化的特点

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

25.东汉的赈灾政策

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

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

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6. 关于唐宋文学的研究论文怎么写

[1]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2]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第10页。

[3]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第22页。

[4]雷海宗:《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第烟卷第1期(1936年)。

[5]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收入《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ll-18页。、

[7]鹤见尚私;《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详见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从部曲到佃户》上、下.《东洋史研究》1971年第3、6集。

[8]佐竹靖彦:《宋代时代史基本问题总论》,译文载《宋史研究通讯》(总第30期)1997年第2期。

[9]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鹤见尚弘:《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沦》,《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

[10]陈寅恪:《论韩愈》,《历史研究》1954年2期;参见胡戟:《汉魏隋唐历史底蕴的初探--历史大势,礼仪制度与士人的追求),载《1997年中国唐史高级班,唐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1]钱穆:《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七辑,台湾书局1974年版,第2页。、 .

[12]傅乐成:《唐型文化与汉型文化》,载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第350页。

[13]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14]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

[15]漆侠:《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6]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25页。

[17]张邦炜:《著之即久,其发必厚--读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宋史研究通讯》(总第29期)1997年第l期。

[18]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前言”,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绪言”亦有相类的论述.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一183页。

[20]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

[21]引自李伯重:《“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22]引自佐竹靖彦:《宋代时期基本问题总论》,译文载《宋史研究通讯》1997年第2期。

[23]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53-54页。

[24]邓广铭:《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页。

[25]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26]包伟民:《近二十年来的美国宋史研究》,《光明日报》2000年11月3日《历史周刊》;包弼德(Petcr K.Bol):《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国学术》第3期,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7]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

[28]关履权;《两宋史论》,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7页。

[29]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作者李华瑞,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邮编:071002)

(责任编辑:侯云灏)

(责任校对:李桂芝)

原刊《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

7. 关于唐宋文学的研究论文范文

我交的时候把文中提到的几幅画打印出来了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多少字? 浅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