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管理论文国学与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

国学与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

发布时间:04-11 06:26编辑:小编归类:管理论文

学习国学文化,提升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领悟国学智慧,增强团队管理能力,激发团队凝聚力与创新力 汲取国学精华,把握企业运行机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长知识,增本领,悟人生,振精神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对人的改变不是瞬间作用,而是潜移默化的地影响,是一门丰润内心、滋养情操、修身养性的知识修炼。企业管理需要面对复杂的人、事、物,很多管理者难免会出现心力憔悴的阶段,而国学作为一门“养心”的学问,包含着经过千年洗礼而不衰的思想精华,可以帮助管理者平和心态、启发心智、打开思维、拓展视野,真正做到“由内到外”的正面影响。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国学热”,无论男女老少都可浸润其中,感悟千年智慧,提升自我;国学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也愈加明显,很多企业老板也开始依据道家思想、曾国潘管理哲学等学问,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可见,国学还是非常有益于企业管理的。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国学对企业管理有什么帮助?

  转载  国学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国学”之名,兴起于民国初年,是相对于“西学”而言,即中国学术之意。照传统的说法,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世之学。义理之学是哲学,考据之学是史学,辞章之学是文学,经世之学是政治学、经济学。其实传统学术的领域不止于此,还有天算之学(天文学数学)、兵学(军事学)、法学、农学、地学、水利学、医学等等。当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也属于国学的范围。  以季羡林老师的观点,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总共形成了四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希伯来起一直到伊斯兰国家的闪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这四大文化圈又可以分为两大文化体系:第一个文化圈构成了西方大文化体系,第二、三、四个文化圈构成了东方大文化体系。各个文化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仅就目前看,统治世界是西方文化,但从长远历史看,两大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奇迹,在这样的历史巨变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其管理理论、思想、方法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足和偏颇也日益明显,这就迫使我们学习历史和前人的思想,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示,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与现代企业的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方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与发展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为改写、生成、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文化就是以文教化的思想。广义的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它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层次。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又被称作“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它也伴随着时代氛围发生着蜕变。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批判地继承,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其主体内容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等思想传统。天人合一的精神,激发出“究天人之际”的治学传统和思想传统,并成为不同时期、不同思想流派共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鼓励人们通过道德修养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成就完美的人格;刚健自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者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自觉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滋养了崇尚中道,不走极端的平和心境,培育了我们追求和谐、反对分裂的整体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相互整合,塑造了中国文化博大、精进、宽厚、务实的精神风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积而成的,具有相当成熟、相当稳定的形态,但是到了近代,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它就大体上转变为近代型文化。其原因一方面是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它内在智力因素作用的结果,即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等,更主要的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从“中体西用论”、“本位文化论”、“全盘西化论”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探索,从建国后文化大革命、80后文化反思到近年的“国学热”的实践,人们才逐渐明白:建设新文化需像百川汇海一样吸纳各个文化系统的优势和长处,建立古今中外文化的合理互补结构,方能使中国固有文化牵头现创新,更加繁荣!  二、国学对于企业经营的启示  中国目前的情况,尤其是企业的情况跟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很相近。我们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即公有制向民有制转移,家族企业向股份公司转变,如何创造能反映企业各阶层意志的企业文化则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试图从国学的学习中对自己的三点借鉴论述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启示、探讨。  (一)辨证法与企业经营  辨证法主要就是讲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趋势。“周易”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含义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双方――阴阳组成的,世界是无限可分的,只是没必要分得太细,那样成本太高了,有六十四卦就够用了。《周易》的核心就是讲变化,矛盾着的双方,一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关系,即“阴”离不开阳,“阳”也离不开“阴”;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晚上到了极点向白天转变,白天到了极点向黑夜转变。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高贵者有时最愚蠢、卑贱者往往最聪明;“居安思危、居暗思明”,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根据矛盾双方转化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相互制衡机制,也称为制度,即企业老总始终要协调和员工、顾客、合作伙伴不断达成均衡的能力,加强彼此的约束。  中国人常说儒法互补,内圣外王,这就意味着企业的领导都必须树立辨证意识,中庸处事、外柔内刚。儒家强调教育显然更适合平常状态下的管理;法家强调政府暴力的作用,显然更适合紧急状态下的管理。但在儒法之间,儒家永远是指导思想,它可以有鉴别、有改造地利用法家。儒家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承认政府存在的必然性,但认为不受制约的权力会走向腐败,主张对政府权力加以制约。而这两点又恰恰是法家学说的弱点,法家的一大优点是把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揭示得淋漓尽致,特别适合于紧急状态下的管理。因此,应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有节制地对法家思想加以利用。  和法家甚至墨家崇尚绝对暴力,显得太刚硬,容易激化矛盾的特点相比,儒家思想重教育,主张中庸之道,显得比较柔和,易缓和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官和民之间的矛盾,更容易被社会普遍接受。  (二)儒墨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家的文化建设高屋建瓴,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既强调适应时代的变化,又强调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土地上,对企业理念的确立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很有帮助。孔夫子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惠而不费”,即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组织又没有什么花费,这就是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即以尽可能少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这是一个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的经济原则。现在企业普遍使用的承包制、计件工资、事业部制不都是这一思想的运用吗?在如何提升领导者的素质方面,孔夫子主张领导者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即“仁者爱人”,要“泛爱众”,“选贤与能”,领导者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要取信于民,不要见“义”忘“利”。  法家的制度建设,偏重于人和人之间利益的对立性,主张人性自为,坚持君臣异利,从最坏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克服人性之弱点,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很有帮助。  墨家对小生产者、工人的认识非常深刻,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实现对工人的领导。  道家的思想对处于弱势状态的企业或人很有帮助,有助于抚平受伤的心灵,对如何医治群体里的不得志分子,医治强者弱势状态下的不平衡心里很有帮助。  (三)无为而治与领导艺术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曾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无为”的含义却一直被许多人误解,其实,“无为”在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即不能勉强行动,强制而为,应顺其自然,委婉导之,因势成之。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能深刻领会老子所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真正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事,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指挥有方。  实施“无为”的领导艺术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事必躬亲,不能领导越位,不能妄加干预。具体来说,就是管理者不能事无巨细陷入事务主义,要出主意,选能人,订机制,各方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要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不能包揽其它领导及下属分内的事情,重点抓好决策、执行、检查三个环节,主要处理自己层面应抓的突发事件、非常规事件;再就是要减少管理,不妄加干预。要适度授权,合理分干,充分信任他人,把主要注意力多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方法上,给下属一个空间,使下属能够职、责、权、利相统一,从而心情愉快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做到真正的“无为而治”,则需要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认识修养和气度。首先,要学会“懒惰”一点,决不能日理万机,其次要相信下属,要信任部下优于自己,多给其搭建“平台”,多给其表演机会,增强其责任感,培养其早日超起自己才是最大的成功;再次,要减弱权利欲望,既“精明”又“高明”,含得将一些利益性的权利授于他人,自己才能抽身谋大计,嬴得人心,多出成果;最后,还要完善制度,适时预测分析,完成规划、机制,形成一套分工明责、监督有序、考核公平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工作一切正常运转,自己方能“无为”。只有此时,领导者才真正能体察到“无事一身轻、潇洒走一回”的感觉,收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国学经典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 如何看待国学和企业管理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