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史论文东晋南北朝时中国有几次提前统一机会被错过?

东晋南北朝时中国有几次提前统一机会被错过?

发布时间:2022-06-11 13:42:01编辑:小编归类:历史论文

导语:近300年的东晋南北朝历史,一直都没有趋于统一的状态。有那么几次差一点就可以完成统一,却因为各种人为原因,最终导致失败。

那么这300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几次可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呢?他们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什么致命的阻挠?

01最不牢靠的南征,前秦苻坚南征东晋王朝。苻坚是个优秀的领导,在他的努力下,一统整个大北方。眼看着就要饮马长江,夺取东晋的天下了,可是这个时候前秦内部却出现了问题。

其实前秦这个王朝,成立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整个帝国从创立基业到灭亡,只不过才44年。而这44年中,大一统北方的时间就更短了,只有在苻坚登基以后,才实现了一统北方的志愿。

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

所以说在南征之前的前秦,其实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政权。苻坚杀了荒淫无道的堂兄苻生以后,自立为大秦天王。

在这之后苻坚开始重用王猛治理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问题,而自己则带领大军开启了一系列灭国之战。公元370年,苻坚灭亡前燕。第二年灭亡仇池氐杨氏。公元373年,苻坚攻下东晋的梁州和益州,实力大增。公元376年,苻坚灭亡前凉张氏,同年灭亡代。公元382年苻坚派人驻守西域。

至此苻坚的大秦帝国达到了巅峰,整个北方统一了不说,连益州也成为了苻坚的地盘,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状态了。当时的东晋只有东南地区这一小块地盘,实在是窝囊。但是苻坚此刻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军中的统帅,基本都是亡国之君的后人或者下属,自己培养出来的力量并不多。虽然体现了苻坚兼容并包的豪情,却给他的南征之战蒙上了隐患。王猛是非常反对苻坚南征的,因为他认为苻坚将诸胡迁入关中,使得后方极有可能紊乱,军中将领有皆有叛乱的可能。可是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却积极支持苻坚南征,因为他们想要复国。最终南征之战失败,东晋谢安调和谢家和桓家的矛盾,矛头统一对外,击败了内部紊乱的苻坚集团。以慕容垂和姚苌为首的各族领袖纷纷自立,这一场战争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02最可惜的北伐之战,刘裕北伐。刘裕是个传奇人物,刘宋王朝的代言人。当时东晋王朝内乱不断,桓家造反以后,东晋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这个时候已经成为北府兵领袖的刘裕,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他逐一平定了各地的叛乱以后,将东晋王朝重新收拾了起来。

刘裕遣使求和于秦,且求南乡等诸郡,秦王兴许之。群臣咸以为不可,兴曰:“天下之善一也。刘裕拔起细微,能讨诛桓玄,兴复晋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遂割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归于晋。---《资治通鉴》

不过他的志向远不只有如此,在这个时候他果断选择北伐。因为当时后秦正好在权力交接的时候,老皇帝刚死,新皇帝上台地位不稳。

这个过程中也是艰险重重,因为北魏并没有打算让刘裕这么容易就灭了后秦。多方夹击之下,刘裕分兵北上,派遣王镇恶攻取洛阳,自己的大军直奔长安而来。攻打长安的过程也比较艰难,刘裕分兵沈田子、王镇恶三路围攻,最终击败后秦最后的一道防线。

这个时候刘裕已经彻底征服了长安,如果再往北打,那一统天下可就指日可待了。其实刘裕这个时候完全有机会一统天下。但是恰好在这个时候,他的诸葛亮刘穆之在后方病死了。

刘穆之作为刘裕的头号助手,不仅帮刘裕稳定东晋后方的政治,还帮刘裕输送粮草兵源,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类似刘备征汉中时期,诸葛亮所担当的职责。刘穆之的死,使得刘裕彻底放弃了北伐之战,因为他必须要回去稳定局势。否则自己在北伐的时候,南方出现混乱,可就彻底完蛋了。为此刘裕放弃了北伐,回家以后取代了东晋王朝,开创了刘宋帝国。虽然他做了皇帝,却也错失了一次绝妙的一统天下的机会。

03最无奈的南征,拓跋焘饮马长江。刘裕放弃了北伐,而打下的长安城也因为将领们的内乱,逐渐脱离了刘宋王朝的控制。所以基本上刘宋王朝传给刘义符的时候,也只有黄河南方大部分地区。

刘义符被废了以后,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登基。这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皇帝,辛弃疾有一句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的元嘉就是刘义符的年号。

世祖缘栗水西行,过汉将窦宪故垒。六月,车驾次于免园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里。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高车诸部杀大檀种类,前后归降三十余万,俘获首虏及戎马百余万匹。---《魏书》

他是参与了父亲北伐战争的,当时留守彭城的就是刘义隆。所以刘义隆心中一直有一个北伐梦想,但是在这之前,他必须要稳定内部的经济和政治。

而趁此机会,北方另外一个帝国北魏帝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一统天下之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个非常聪明的皇帝,他常有一统天下,混一戎华的志向。光有志向还不够,他的军事能力非常出众,多次亲征,相继灭亡了胡夏、北燕、北凉等诸侯国。将吐谷浑赶出境内,同时将刘宋王朝的河南地区占领。大一统北方以后,拓跋焘也有南下的打算。可与此同时,刘义隆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北伐战争。为了应付刘义隆的大军,拓跋焘甚至开始打造战船,准备迎敌。结果拓跋焘亲率大军击败了刘义隆两次。不仅如此,刘义隆大军彻底退回了长江以南地区。而拓跋焘的大军一直打到了长江边上,实现了自己饮马长江的理想。同时整个长江以北的地区,都成了北魏的势力范围。

这个时候拓跋焘的确有南征的打算,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北魏的水师力量远不是刘宋王朝的对手。南方的水师战船,经过三国东吴、东晋王朝等时期的发展,早就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水师。为此拓跋焘只好止步于此。

总结:一统天下之路,万分艰难。不论是南征,还是北伐。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各路诸侯都想要中原逐鹿,成为一统天下的人。

可是这条路非常艰难,尤其是同时期出现多位有相同志向的诸侯时,更加艰难。三国时期,曹操完全有能力一统天下,可遇到了刘备和孙权这种相同档次的诸侯,他也只能止步。

同样的道理,南北朝时期的诸侯,若不是遇到相对的对手,那就是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苻坚遇到了谢安,刘裕碰到了刘穆之的死,而拓跋焘则因为遇上了刘义隆。

参考资料:

《晋书》

《宋书》

《资治通鉴》

《魏书》

东晋南北朝时期,确实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只是功亏一篑,令人惋惜。永嘉之乱后,游牧民族内侵,衣冠南渡,华夏陆沉,中国从此形成南北分裂的状态。华夏正朔在江南,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有收复中原的愿望,几度有机会统一国家,仁人志士不懈奋斗,几近成功,但每每都遗憾地丧失良机,令后人扼腕叹息。下面,小牛就与大家还原一下相关的历史。

一、祖逖中流击楫,矢志恢复中原。刘琨和祖逖给后人留下了“闻鸡起舞”的励志故事,他们早年一起习武,互相勉励,以勤奋的举动展现了匡扶国家的英雄气概。永嘉之乱后,刘琨坚守孤悬北地,坚守晋阳达九年之久,为大晋抵御汉赵与后赵,等待王师北上,恢复华夏。可惜,他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后来,晋元帝司马睿定都建业,开启了东晋王朝。祖逖不失时机,请求北伐。只可惜司马睿英雄气短,无意于恢复江山,勉强任命祖逖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给千人军粮、三千匹布,却不提供兵员和武器。 这些都没有难倒祖逖,他豪情满怀,志在必得。他带领部曲百余家渡江北上,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他气概奋发,以船桨击打江水,发誓道:若不能扫平中原恢复江山,决不再渡这条江——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的典故。祖逖的北伐历程可谓艰苦卓绝,功败垂成。他先是打到亳州,历时一年,好不容易才整合起那些独力抗敌的坞主势力,去攻击刘聪和石勒。东晋太兴二年(319年),他攻打蓬陂,与石勒派来的石虎展开激战。次年,他更是坐镇雍丘,派韩潜渡过黄河,占领封丘,直接威胁石勒的后赵。从此后,形成了东晋与后赵隔黄河对峙的局面,祖逖只待奋力一击,就可以收复河北之地,从而实现国家的统一。可是,司马睿既不关心祖逖的前线情况,也不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反倒派胸无大志的文官戴渊来领导祖逖,使祖逖功败垂成。祖逖忧愤万分,染上重病,于太兴四年(321年)逝世于雍丘,享年56岁。

二、桓温三度北伐,几近成功。桓温是个性情中人,年轻时为报父仇,在仇人江播的丧礼上假扮凭吊人,将其江播三个儿子杀死,真是快意恩仇。北伐途中,他又见年轻时种下的柳树,已长成十围粗细,不禁感慨万千,泫然泪下,话语充满沧桑感:树木都是如此,人焉能不老?他对收复中原,恢复河山可是充满壮志豪情,志在必得的。他一生中曾三次北伐,几度接近国家统一的目标。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平定苏峻之乱,东晋进入相对安定的时期。在后赵国主石虎死掉之后,氐人苻健占领关中,北方地区乱成一团。这正是出兵北伐,收复中原的好时机。东晋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统率晋军,水陆并发,由江陵襄阳北上,浩浩荡荡直捣关中。这第一次北伐的初期行动格外顺利,桓温的队伍接连攻克上洛、青泥,在白鹿原击败前秦苻雄,进而占领灞上,三辅百姓又见汉家威仪,箪食壶浆,慰劳晋军。此时,局面一派大好,然而,桓温没有采纳顺阳太守薛珍建议,直逼长安,毕其功于一役,留下憾事。后秦军队割掉麦子,坚壁清野,晋军陷入了困境,桓温不得不决定退兵。 桓温的第二次北伐是为讨伐姚襄,后者投奔东晋又背叛东晋,导致殷浩北伐失败。桓温上奏书,请求移都洛阳,让东晋以攻击姿态重返中原,胆小如鼠、苟安成性的朝廷自然不肯接受。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挥师北上,过鲁山,跨洢水,逼得姚襄不得不撤出洛阳。桓温大军开进洛阳,先到太极前殿,又至金镛城,拜谒并祭扫晋朝列祖列宗。可是,桓温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而是见好就收,回师江南,可惜了一次统一国家的机会。 洛阳大捷后,桓温声誉日隆,得到了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等头衔,权倾朝野。太和四年(369年),桓温踌躇满志,开始了最后一轮的北伐。他率领5万步骑兵讨伐慕容氏的前燕,一直打到金乡。费尽周折,水军方从清水而进入黄河。此后,桓温屡战屡捷,燕主慕容暐和前秦苻坚都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前燕君臣甚至做好了返回辽东的准备。但是,此后风云突变,鲜卑人抓住桓温骄而恃众、怯于应变的缺点,开始反击。桓温粮道被断绝,被迫撤军返回江南,途中状况颇为狼狈,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三、刘裕两次北伐,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非常仰慕宋武帝刘裕,他的词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后人也可以借此想见刘裕当年的风采。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南燕国主慕容德死了,北方又是大乱。刘裕上奏表上请求北伐,征讨屡屡扰乱东晋北境的南燕。刘裕亲率10万大军,穿越大岘山(今天的沂山),逼近临朐城。他把4000辆战车分为两翼,把步兵穿插其中,而以骑兵游动应敌。晋军迤逦而行,步步为营,燕军铁骑也奈何不得。刘裕先是攻克临朐,后又围困南燕都城广固。其间虽有前秦相救,但南燕新主慕容超已是瓮中之鳖,其部下不断出城投降。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刘裕不再给敌人喘息之机,一举攻克广固,活捉了慕容超。

刘裕的再次北伐最为振奋人心,这一次专门收拾后秦。先看看他麾下的大将有王镇恶、檀道济等,就知道他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也巧,后秦君臣失序,争斗不息,机不可失,正可趁虚而入。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兵分五路,讨伐后秦。晋军所向披靡,十月就占领了洛阳,而此时后秦祸起萧墙,内乱不已。刘裕乘势向西,威逼长安。经过艰苦缠斗,晋军终于攻陷长安,后秦国主姚泓投降,此役可谓全胜。刘裕功盖千古,是他使得汉家旗帜再度飘扬在千年古都,重现我华夏威仪。可惜,又是一个可惜,可惜东晋正值多事之秋,刘裕不得不班师回朝,没有了却我等之心愿……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谁有不超过600字的科技小论文?我有急有,我要的可是小学生的哦。